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2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梅山為尖秀,三面陡絕,不可躋攀,惟南隅疊石可登,上有泰山、三仙二廟。縱目遠眺,雲樹蒼茫諸村落皆歷歷可指奇觀也。

廣武山 在滎澤西十里,與三皇山連。上有東西廣武二城,即楚、漢屯兵相拒處。其山西跨河陰,南跨汜水,綿亙五十里。峰巒尖秀,峭拔數十丈,朝霞暮煙,變態萬狀。宋劉景文詩:「楚漢兵相接,乾坤晝亦暝。虎爭千里震,龍𩰚四郊腥。故壘誰從問,嚴祠自昔靈。北風吹敗木,落葉任飄零。」 副使沈荃詩:「晴秋振屐層峰上,壁」 壘風雲萬里開。山合崤函爭北向,河連汾沁卻東來。寒沙白磧埋遺鏃,衰草青燐長廢臺。帝業霸圖俱泯沒,阮公千載有餘哀。

《嶽山 廣武山北》,北枕黃河,南臨陡澗,人稱「小桃源。」

五龍峰 ,在嶽山頂,五峰對峙,秀氣鍾焉。嵩渚山 ,在滎陽東南二十五里,一名「小陘山」 ,京水出焉。

萬山 在滎陽南二十里,嵩渚山之西,須水出焉。

清水嶺 在滎陽東南,《索水》出於此。

賈峪山 在滎陽東南,賈谷水出焉。

「大周山 」 ,在滎陽南三十五里,汴水之源。宋仁宗曹皇后建塔於上,中有「三泉九峪。」

傘蓋山 ,在滎陽南四十五里。峰形如傘,故名。一名摩旗山,韓信伏兵於此,山頂有旗穴在焉。石棚山 ,在滎陽南三十五里,一石平坦如盤,其下空洞如屋,可容數十人,故云「石棚。」

靈源山 在滎陽西,其山嘗出「靈芝、石菌、石髓、紫菊,往往人聞山上有長嘯聲。」

敖山 在滎陽北,河陰西。《詩》:「搏獸于敖」 是也。商仲丁遷都於此。《左傳》晉師救鄭,在敖鄗之間。呂東萊曰:「士季設七覆於敖,秦時築敖倉於上,因以名山。」 漢酈食其勸高祖據敖倉之粟,又因敖山築甬道,下汴水皆在此。

牛口峪 ,在河陰西北二十五里,與汜水接壤,唐太宗擒竇建德之處。

運斗峪 在河陰西北二十里,俗傳張子房觀星望斗處,今運斗臺猶存。

「秦王頂 」 ,在河陰西北十八里,平闊數畝。唐太宗驅竇建德處,今有「秦王寨。」

摩旗頂 ,在河陰西北十一里。相傳樊噲曾摩旗其上,因名。今漢高帝廟猶存。

招子頂 ,在河陰北十六里。王陵以兵屬漢,項王欲挾之歸楚,取陵母置軍中,遣使招陵,陵母私對使者泣曰:「願為妾語陵,善事漢王,王長者,終得天下,毋以老妾故持二心。」 遂伏劍死。太公頂 ,在河陰東北十四里,即項王欲烹太公處,在廣武山之巔。

三皇山 ,即廣武山之別名,東與滎澤相連。按:《明一統志》,其上有東西廣武二城,為楚漢屯兵相拒處。

石榴谷 ,在河陰東北二十里,盈山皆安石榴,參差蓊翳,不計其數。

大伾山 在汜水城西一里。考大伾在黎陽,《宋史》以為即今成皋。其山有大澗九曲,又名九曲山。上有呂布城,或云成皋舊城。

伏蛟山 在汜水西二里許。唐會昌三年,建「昭武廟」 於其上,祀歷代君臣有事於虎牢者。元季廢。

方山 ,在汜水南四十里,汜水出焉,《山海經》所謂「浮戲之山」 也。周圍數百里,環遶數縣。

五雲山 ,在汜水東南四十里,其山嵯峨如浮圖,又名「塔山」 ,雪霽則粲爛如玉樹然。

三山 在五雲山東六七里,山有三峰。

紫金山 在五雲山南十五里。上有伏羲廟,其西曰白玉嶺,有女媧祠。宋程顥詩:「仙掌遠相招,縈紆度石橋。暝雲生澗底,寒雨下山腰。樹色千層亂,天形一罅遙。吏紛難久駐,回首羨漁樵。」 分水嶺 在五雲、三山之間,南有桃花泉,北有竹葉河,因名。

金龜山 在汜水東郭堤外。宋人嘗建「美哉亭」 於其上。元末毀。

蓼子峪 ,在汜水西北,大伾山之中。

狗脊山 《府志》無。按《明一統志》:在中牟縣後。其上產黃麻。

伯牛岡 ,《府志》無 。按《明一統志》,「在汜水縣東北三十里,有冉伯牛廟。」

「黃河 」 ,源出崑崙西南二千里星宿海,北流塞外,由山西境而南,至潼關入河南境,至汜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