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2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似造書時

靈臺 在府城南二十里。戰國魏侯罃所築,一名「梁惠王臺。」

吹臺 在府城東南三里許。按《九域志》,即繁臺也。本師曠吹臺,漢梁孝王增築之,又名平臺,上有三賢祠,祀李白、杜甫、高適。天寶中,三人聚於梁、宋,共飲吹臺之上,後人慕其高風,因祀之。今又增李崆峒。何大復為五賢祠。按《明一統志》,有梁園,在府城東南,一名梁苑,漢梁孝王遊賞之所,內有平臺,本古列仙吹臺,漢梁孝王武增築之。劉宋謝惠連於此賦雪,又名「雪臺。」

沙兀臺 在府城東南鄭店保臺,上有「鄭安平廟。」

迎秋臺 在府城西堌子門外。後唐莊宗築。宋都人九日於此登高。

宴臺 在府城東北十里。宋時,耕籍田於東郊,祀先農畢,享胙宴百官於此。

拜郊臺 在府城南十里。其東又有東拜郊臺,並宋時築。按《明一統志》:又有南郊壇,在府城南薰門外。其側又有南青城,即宋祭天之齋宮。北郊壇在府城封丘門外。其北又有北青城,即宋祭地之齋宮。

百花臺 在府城西堌子門外。宋徽宗築奉天臺 ,在布政司治後。明太祖初幸汴時築,為燔柴之所。

大梁亭 在府城大梁門外之西。

信陵亭 在府城內相國寺前。魏公子無忌勝遊之地。

新亭 在府城內,唐汴州刺史令狐楚建。按《明一統志》,「劉禹錫有記。」

流杯亭 在府城內西北隅。唐李商隱詩:「身屬軍中少得歸,木蘭花盡失春期。偷尋柳絮到城外,行過水西聞子規。」

駐蹕亭 在布政司圓堂後。明洪武初,車駕幸汴,詔建行宮。比去,留大旗,以鎮中原,後因為亭。宋明堂 在府城內,宋政和七年建,范仲淹有《賦》。

「資善堂 」 宋仁宗肄業所也,在府城元符觀南,後徙御廚北。

繼聖堂 在府治東。宋太宗習射之所。後宰相因真宗臨幸,請以「繼聖」 名其堂。

拱奎堂 在府治內。宋錢藻尹開封時建。清虛堂 在府城東南。宋王鞏建,蘇軾有記。三聖堂 在府城大梁門百步許。即宋都亭西驛舊址。

三槐堂 在府城仁和門外。宋王祐手植三槐於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 其後祐子旦果為相,遂扁其堂曰三槐,世號為三槐。王氏云:南衙 ,宋包孝肅公聽政處,即舊開封府是也。隋堤 在府城東六里,一名蓼堤,高六丈,廣四丈。梁孝王徙都睢陽,乃築此堤,東至宋三百餘里。隋煬帝復修築之,改名隋堤。

艮嶽 在府城東北隅。宋徽宗采方士劉混康言,「京城東北形勢增高,當有多男之祥。」政和七年,遂命戶部侍郎孟揆於上清寶籙宮之東築山,象餘杭之鳳凰山,曰萬歲山。山周十餘里,其最高一峰九十步,上有分界亭,分東西二嶺,直接南山之東有萼綠華堂,有書館、八仙館、紫石巖、棲真磴、覽秀軒、龍吟堂。山之南則壽山,兩峰並峙,有鴈池。亭,北直絳霄樓。山之西有藥寮,有西莊,有巢雲亭,有白龍沜、濯龍峽、蟠秀、練光、跨雲亭、羅漢巖。又西有萬松嶺,嶺畔有倚翠樓,上下設兩閣,閣下有平地,鑿大方沼,沼中作兩洲,東為蘆渚,亭曰「浮陽」,西為梅渚,亭曰「雪浪。」西流為鳳池,東出為鴈池,中分二館:東曰「流碧」,西曰環山。有閣曰「巢鳳」,堂曰「三秀。」東池後有揮雪亭。復由磴道上至介亭,亭左復有亭,曰「極目」,曰「蕭森。」右復有亭,曰「麗雲。」半山北俯景龍江,引江之上流注山澗。西行為漱瓊軒。又行石間,為煉丹、凝真觀、圜山亭。下視江際,見高陽酒肆及清澌閣。北岸有勝筠菴、臨雲臺、蕭閒館、飛岑亭。支流別為山莊,為迴溪。又於南山之外為小山,橫亙二里,曰芙蓉城,窮極巧妙。而景龍江外,則諸館舍尤精。其北又因瑤華宮大,取其地作大池,名曰「曲江。」池中有堂曰「蓬壺」,東盡封丘門而止。其西則自天波門橋引水直西殆半里,江乃折南,又折北。折南者過閶闔門,為複道,通茂德帝姬宅。折北者西五里屬之龍德宮。宣和四年,徽宗自為《艮嶽記》,以為山在國之艮,故名艮嶽。蔡絛謂初名鳳凰山,後神降。其詩有「艮嶽排空霄」,故改名艮嶽。宣和六年,詔以金芝產於艮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