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5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秋朔,白虎之神復集曰:「其以月之望,嗣見我於大隗。」 帝復齋戒幸洛師,自白坡涉,如期而上王屋之壇。青鳥來語曰:「阿母降矣。」 俄而母降,其服御具如孤竹。語小款,乃謂帝君曰:「飲啄不止身不輕,思慮不止神不清,聲色不止心不寧,湛然方寸,無所營營,乃可長生。」 帝欲為母從者設食,母笑曰:「吾眾豈待若而後免饑渴也。」 顧左右,賜帝碧霞漿、赤精果而別。黃帝自是日夜修其業,鼎成而馭黃龍以昇天,為元圃真人。後代享之。據五帝之中尊位,則母教也。

王屋漢洞 王屋唐洞 在王母洞後。二洞緣磴上下若層樓,皆廣數間,戶牖開朗,中列石床如天成,雖盛暑入之,涼風颯然,為古棲真之所。洞後有石梁懸空,長約十餘步,狹可數尺,僅通人過,由此達八仙嶺。

底柱峰 析城山 ,在濟源西北九十里,四高中凹,其形如城,上有成湯廟,人呼聖王坪。《禹貢》:「底柱析城,至於王屋」 ,即此也。

秦嶺 ,一名齊子嶺,高歡、宇文泰爭戰之界,故「齊秦嶺」 ,兩呼之。周伐齊,遣韓明守此,當時戍壘猶存,在濟源西五十里,溴水出焉。舊有封門鎮。崚《嶒尊》竦,與王屋並雄,為河北之望。

盤谷山 在濟源北二十里太行山下。泉甘土肥,草木叢茂。昌黎「送李愿歸盤谷」 ,即此。

侯景山 在濟源西北五十里,北接太行,上有徂猿麓。齊神武圍玉壁,別命侯景趨齊子嶺,屯兵於此,俗呼「猿嶺山」 ,非。

孔山 在濟源東北二十五里,枋口之西。《水經注》曰:「山上石穴洞開,穴內石上有車轍牛跡。」 《耆舊傳》云:「自然成者,非人功所就也。」 唐白居易詩:「孔山刀劍立,沁水龍蛇走。」 河內令袁應泰鑿其下石洞,為廣濟渠。

「小有坡 」 在王母洞南里許。

七仙嶺 在小有洞西。《遺詩》有「七朵蓮花在此處,丘劉譚馬郝王孫」 之句。

仙貓洞 :在天壇山上。

藏花塢 在陽臺宮西南八里,下出泉水,四時赤、綠、紫、白異色。相傳昔有人汲水,見其中蓮花出焉。

華蓋山 在天壇前,宋徽宗嘗遊幸於此。大羅嶺 在天壇後。

「九芝嶺 」 在濟源西九十里,陽臺宮前。

十八盤 在濟源西一百五十里,形勢嶮峻,盤旋而上。

王陽山 在濟源西三十里。唐睿宗第九女隆昌公主修道於此,改封玉真公主。元宗署其門曰「靈都觀。」 山之西有玉陽山,亦其棲息之地。尚書谷 在玉陽山下。

平陽洞 ,在靈都宮,後唐元宗題其額曰「平陽洞府。」

金爐山 在濟源西四十里,群峰聳翠,古木棲霞,俗呼「小北嶺。」

「孤山 」 在金爐山前。

禪堂山 ,在金爐頂後,披榛而入,洞壑深邃,四圍峰高障日,海棠垂覆,清秋花開,望若錦霞。五指山 ,在濟源西五十里,五峰峙列如指,溴水出此。

武山 在濟源四十三里,北接侯景山。其東麓有巨石,若臥牛然,上有九仙聖母廟。遠近乏嗣者,祈禱多驗。《隋地里志》云:「母山疑即此。」

姑嫂山 在武山北,兩山相背,溴水中流。藥櫃山 ,在濟源西一百五十里,山多藥草,故名。

胡峨山 ,在濟源西一百二十里。山勢嵯峨,人多胡姓,因名。

琮山 在濟源西北十里,溴水出焉,其東有功德岩。

巉山 ,在濟源西北二十五里,有石巉岩,故名。「麻籠山 」 ,在濟源西九十里,天壇山北。

鳳頂山 在濟源西北五十里,以形似名。陵山 ,一云「靈山」 ,在濟源縣西十里,平地突起岡阜,每於日之出沒,早賓遲餞,光輝射入。元吉丙詩有「俯窺盤谷接天壇,平地危峰豈易攀」 之句,即此。

西釜山 在濟源西二十里。其山週迴高峻,中則深坦,其形如釜,故名。

小浙山 在濟源西一百二十里。故老傳云,「成湯禱雨於此」 ,上有成湯廟,又呼聖王坪。

白澗山 在濟源東北三十里。山有懸瀑如練,下注沁水。

金櫃山 ,在懸泉寺東,隋煬帝自晉開道臨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