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5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河水又東,逕河陽縣故城南。河水又東,溴水入焉。又東過成皋縣北,濟水從北來注之。河水東逕大邳山下,又東過武德縣東,沁水從之。」 濟水 ,《禹貢》「導沇水東流為濟,入於河,溢為滎。傳泉水為沇,流出為濟。」 《疏》:「濟水既入於河,與河相亂。而知截河過者,以河濁濟清,南出還清,故可知也。」 《風俗通》曰:「濟瀆。濟者,齊也,齊」 其度量也。瀆者,通也,所以通中國垢濁。《水經》:「濟水出垣縣東王屋山,為沇水。又東至溫縣西北,為濟水。又東過淇縣北,屈從縣東南流,過墳城西。又南當鞏縣北,南入河。」

沁水 。《水經》:「沁水出上黨沮縣謁戾山,南過榖遠縣東。又南過猗氏縣東。又南過陽阿縣東。又南出山,過沁水縣北。又東過野王縣北。又東過周縣北。又東過懷縣之北。又東過武德縣南。又東至滎陽縣北,東入於河。」《山海經》:「謁戾之山,沁水出焉,南流注於河。」《水經注》:「沁水即春秋之少水。」京相璠曰:「少水,今沁水也。沁水」南逕石門,謂之沁口。《魏土地記》曰:「河內郡野王縣西七十里有沁水」,左逕沁水城西,附城東南流石門,其水南分為二水,南出為朱溝水。沁水又逕沁縣故城北,蓋藉水以名縣矣。又東逕沁水亭北,東又合小沁水,又東請幫助識別此字。水注之。又東,逕野王縣故城北。又東,朱溝枝津入焉。又東,與丹水合。又東,光溝水注之。又東南流,逕成鄉城北。又東逕中都亭南,又合界溝水。又東過淅川縣北,有白馬溝水注之。又東過懷縣北,有沁陽城,沁水逕其南而東注也於武德縣南,水積為陂,通結數湖,有朱溝水注之。湖水又納沙溝水,陂水又東南流入於河。

丹水 《山海經》曰:「沁水之東又林焉,名曰丹林,丹水出焉。」 《水經注》:「丹水出上黨高都縣故城東北阜下,俗謂之源源水。」 丹水東南流,注於丹谷,即劉越石《扶風歌》所謂丹水者也。丹水又東南出山逕鄈城西,又南屈而西轉,光溝水出焉。又西逕苑鄉城北,南屈東轉,逕其城南,東南流注於沁,謂之丹口。

溴水 。《水經注》:「溴水出原城西北原山勳掌谷,俗謂之白澗水。南逕原城西,春秋會於溴梁,謂是水之墳梁也。《爾雅》曰:『梁莫大於溴梁。梁,水堤也』。」 溴水又東南,逕陽城東,與南源合。又東北流,與漫流水合。又東合北水,亂流東南,左會濟水枝渠。又東逕鍾繇塢北。又東,塗溝水注之。又東南流,天漿水、澗水注之。又東南流,右會同水,東南逕安國城東,又南逕毋辟邑西,世謂之無比城,又南注於河。今按:溴水其源有三:一出五指山紙坊,一出曲陽西南,二源俱流逕今濟源縣治南,一出晉陽城南溪,或斷或續,至莽山雙泉寨發源為白澗水。又伏發源縣治西,又東南流逕城南,與二源合。澗水自莽山來,或呼為莽河,俗作「蟒。」

堯池水 在府城西北三十里太行山麓。泉畔有堯廟,廟前到處有泉,掬手可飲。匯而東南流,葦荷交映,灌田可溉二十里,入於沁。《水經注》:沁水逕小沁城東,又合小沁水,水出北山臺渟淵,南流為臺渟水,南東入沁水。即此水也。

「太乙池 」 ,即濟水之源,在濟源西天壇山北五斗峰下。俗以「天壇龕勺水」 當之者,非。

邘水 在府城西北三十里。《水經注》:「沁水:又東,邘水注之。水出太行之阜,南流經邘城西,又東南逕孔子廟東。東南逕邘亭西,又南流注於沁。」 今涓涓幾絕流矣。

懸谷泉 在府城西北懸谷山龕下,逶迤谿谷間,作鐘磬環佩之音。泉畔種竹數十竿,扶疏可愛。

水峪泉 :在府城北水峪寺前。

課蜜泉 在府城東北明月山寺後。

貝澗泉 :在府城西北四十里。澗水瀠折有聲,或斷或續,至澗口而洑。

沐澗泉 在沐澗寺西。飛泉細流,匯為一池,瑩碧可沐。

「臨川泉 」 在臨川山。山龕為寺,寺前後有二池,清瑩可愛。

靈井 在府城東北明月山。水潔而甘。

濝水 ,《水經注》:「濝水出垣縣王屋西山,東南逕故城東,即濝關也。西屈逕關城南,歷軹關南逕苗亭,又東流注於河。」漢光武遣王梁守濝關,即此。「瀧水」, 源出濟源縣西四里,遶城北而東,至河汊合溴水南流至孟縣而入於「黃河。」

湛水 ,《水經注》:「湛水出軹縣南源湛溪,南逕向城東,又東南逕鄧,南流注於河。」 故河、濟有鄧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