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6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宣和殿

婆羅石 《河南古志》曰:「長春殿南有婆羅亭,貯青石處。世傳李德裕醒酒石,以水沃之,有林木自然之狀,今謂之婆羅石。」

盤石 。白居易居履道里,弘農楊貞一遺樂天以盤石方丈半,滑可以坐臥。《長慶集》曰:「太和九年,山客贈余盤石,轉致履道里第,時屬炎暑,坐臥其上,愛而銘之曰:『質凝雲白,文析煙碧云』。」 試劎石 在萬安山上,石形方如匱,有劍痕三,相傳昔人試劎,不知為誰氏也。落星石 ,在二教塔。石高三尺餘,五色異常,其下深入地中。相傳星墜化石也。

《天室 》武王克商,瞻河、洛而嘆曰:「此天室也。」 遂遷鼎於郟鄏,乃命周公營洛。西曰王城。

九江 ,《水經注》曰:「在芳林園中,景陽山之東。」 九州圖 ,《述異記》曰:「魯班刻石為《九州圖》,今在洛陽石寶山中。」

方湖 ,《水經注》曰:「芳林園都亭堂上結方湖,湖中起御座石,御座前建蓬萊山,曲溜接筵,飛沼拂席,堂上則石路崎嶇,巖嶂峻嶮,風觀雲臺,纓巒帶阜。遊觀者升降阿閣,出入虹陛,望之狀鳧沒鸞舉矣。竹柏蔭於層石,繡薄叢於泉側,微飈暫拂,則芳溢於六空。」

白社 馬市之北,白社故里也。昔孫子荊會董威輦白社以同輦為榮,故有《威輦圖》。

梓澤 。戴延之《西征記》曰:「梓澤去城六十里,即金谷也。中朝賢達所集,是石崇居處。」 《輿地志》曰:「古王城西北三十里,與金谷相近。」 《山川記》曰:「梓澤,地名,去王城二十四里。」 按土人相傳,金谷北有梓澤遺址,皆石崇別墅。《郡志》謂即金谷,誤矣。洛陽壘 ,永嘉之亂,洛人因小城基結以為壘,號曰洛陽壘。故《洛城記》曰:「凌雲臺西有金市,金市北對洛陽壘。」

阮曲 ,《水經注》曰:「穀水又東南轉曲而東注,謂之阮曲,云阮嗣宗之故居也。」

十六院 。《海山記》曰:煬帝詔定西苑十六院名:「景明一、迎暉二、棲鸞三、晨光四、明霞五、翠華六、文安七、積珍八、影紋九、儀鳳十、仁智十一,清修十二,寶林十三,和明十四,綺陰十五,降陽十六」 ,皆自製名。院有二十人,皆擇宮中佳麗者實之。每院選帝常御幸者為之首。《大業遺事記》與此不同曰:「十六院,屈曲周遶,龍鱗渠」 一延光,二明彩,三含香,四承華,五凝暉,六麗景,七飛英,八流芳,九耀儀,十結綺,十一百福,十二萬壽,十三長春,十四永樂,十五清暑,十六《明德》,置四品夫人十六人,各主一院。庭植名花,秋冬即剪雜綵為之,色渝則改著新者。池沼之內,冬月亦剪綵為芰荷。每院開東西南三門,并臨龍鱗渠,渠面闊二十步,過橋百步,即種楊柳修竹,四面鬱茂,名花美草,隱映軒陛。

《五湖 》煬帝又鑿五湖,每湖方十里,東曰「翠光」 ,南曰「迎陽」 ,西曰「金光」 ,北曰「潔水」 ,中曰「廣明。」 湖中積土石為山,構亭殿,屈曲環遶澄碧,皆窮極人間華麗。

北海 煬帝又鑿北海,週四十里,中有三山,效蓬萊、方丈、瀛洲水深數丈,開渠通五湖,行龍鳳舸。洛水漁者獲生鯉,金鱗赬尾,帝於魚額上題解「生」 字以記之,放於北海中。後帝幸北海,鯉已丈餘,浮水見帝。帝於蕭后及諸院妃嬪同觀之,解字無半,隱隱「角」 字存焉。蕭后曰:「鯉有角,龍也。」 帝嘿然不懌,引弓射之而沉。

偃師縣

高莊 ,在治西五里。高辛氏故都,基址尚存。「睪繇祠 」 在湯祠下。

湯亭 在湯祠下

湯祠 ,《帝王世紀》:「舊在偃師。」 《呂覽》曰:「縣北有睪繇祠。又有湯亭、湯祠。」

《經州 傳》云:「湯禱雨桑林經此,因名。」

桐宮 在縣

亳坂 在縣尸鄉南。《晉太康地紀》尸鄉南有亳坂,東有城,即太甲放處。今莫考。鄔聚 ,《左傳隱公十一年》,「王取鄔、劉。」 杜預云:「緱氏西南有鄔聚。」 今治西南有南鄔。疑即此。劉亭 ,杜預云:「緱氏西北有劉亭。」

尸鄉亭 在縣西十里。見《玉海》。

轘轅關 在治東南五十里崿嶺口界。《左傳》:「晉欒盈過周,使侯𩰚駒。」 《十三州志》曰:「轘轅道,凡十二曲。」 杜預云:「古關名」 ,今府店,皆轘轅地。

滑城 在府店北二里許。春秋時滑伯之國,城址尚存。杜預云:「滑伯都於費,在緱氏縣,一名費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