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6 (1700-1725).djvu/1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葬劍塚 在緱山東北一里許,王子晉葬劍之處。戰國時有人伐之,惟劍插立空中,欲進取之。劍作龍鳴虎嘯,徑飛上天。見王子晉《拾遺記》。「露星塢 」 ,浮丘公接子晉上昇之所,今迷其處。「公路澗 」 失考。

舊寨 ,在縣西南二十里。亦李密屯兵處。赫田寨 ,在縣西北。

倚麓寨 在縣西南六十里。俗名蕭家寨。芝田鄉 在縣東南二十里。昔有芝產,故名,狀元盧亞生處。唐屬緱氏縣,後置芝田縣,今廢屬鞏縣。

宋儒學 在縣東門左,明改遞運所,後裁革,改「首陽書院。」 有宋碑存。

會聖宮 在縣治東十五里鳳臺山上。宋祭陵飲福之所。元祐九年建,俗呼為「破盤臺。」 有宋臣石中立撰《記》。今宮西有元帝廟。

望江臺 在縣高龍保。劉康公時,築臺臨伊水之上以遊賞。

飲酒臺 在縣石橋邙山上。俗傳昔唐秦王世民飲酒於上,看《金鏞城》,故名。

金儒學 在縣府店,狀元盧亞肄業之所有,元教授侯朝綱撰碑。

柏谷塢 在縣。《晉鑑》「緱氏東北。」 塢在山南,因高為塢,高丈餘,上有古柏,俗名柏圪,當即此。今為觀音祠。

烏江堰 在緱氏保。周劉康公食邑於此,因水衝決邑城,築之以堰水。及工竣,有烏飛鳴其上,故名「烏江堰。」

白虎堰 在治北。舊黑龍溝水直衝縣城,為害甚烈。元元統間,築隄,橫當城門,西折,南障溝水,東西分流,環縣城,至許家莊,合流入洛,亦可灌溉民田。明永樂間,水決壞城,主簿李守義重修。正德十二年,縣丞楊德春重修。嘉靖三十六年,知縣林萬里、縣丞韋廷秀重修。

王公堤 在城外一里許。自東至西,長共九里餘,闊二丈,高一丈六尺。舊伊、洛會漲,河水從南直衝入城內,居民架木編筏,以為避徙。明嘉靖間,知縣王環率眾築隄,以為保障,世世賴之。奉先橋 在治東十五里,跨河南北。宋景德四年造,賜名「奉先。」 今改為溫泉橋。

孝義橋 在治東。天寶七年,河南少尹韋濟奏於偃師東山下開驛路,通橋。見《玉海》。

義井 有二:一在石橋保,孫氏鑿之。一在治南三十里三官廟前,鄉人鑿之,以濟行人之渴。草庵 在蔣村,元陳天祥所居,撰有《庵記》。鞏縣

夏臺 在縣《邙山》南洛汭西。夏桀之世,湯大得九土諸侯,桀疾之,召湯囚於夏臺,既而釋之,諸侯益歸附。後湯放桀於南巢,桀謂人曰:「吾悔不殺湯於夏臺,以至此。」 又曰:「桀無道,殺諫者龍逢。」 湯使人哭之,桀囚湯於夏臺。

景亳 在縣。《湯誥》:「成湯克夏命,朝諸侯於景亳。景山在鞏南,亳社在鞏北」 ,古有湯亳焉。

桑林 在縣。湯時大旱七年,太史占之曰:「當以人禱。」 湯曰:「吾所為請雨者民也。若必以人,吾請自當。」 遂齋戒剪髮斷爪,素車白馬,身嬰白茅,以為犧牲,禱於桑林之野,以六事自責曰:「政不節與?民失職與?宮室崇與?女謁盛與?苞苴行與?讒夫昌與?」 詞畢,白雲山黑雲頓起,雨數千里,歲大稔,天下懽悅。湯作《桑林樂》。桑林社在魯莊。白雲山在堤東頭,因當時黑雲致雨,改「白雲」 為「黑雲。」 鮪水 在縣,《呂氏春秋》稱武王伐紂,至於鮪水。紂使膠鬲迎於鮪水,在崟原山,其下有穴,謂之鞏穴。

轘轅山 在縣。《左傳》:「欒盈適周,周王使候人出諸轘轅」 ,此即其坂。仙舟 在縣。郭泰,介休人,少孤,就學成皋屈伯彥,學成游洛陽,李膺一見大奇之,名遂震。及歸,送車五百兩。泰與膺同舟泛黑石河,眾賓望之,以為神仙。

李密窯 在縣南黃冶村。密生於此,窯址今存。富平津 在縣北山盡處為河津,亦曰富平。杜預建平津橋,橋成,上從百官臨會,舉酒勸預曰:「非君,橋不立也。」 預曰:「非陛下之明,臣亦不獲奉成聖制也。」 眾咸稱善,後封平津侯。

孟津縣

《龍馬負圖 》伏羲時,龍馬負圖,伏羲則之,以畫八卦。今縣西五里有圖堡、伏羲廟。

將臺 ,在縣東一里。周武「王十有三年春,大會諸侯於孟津,誓師於此。」

「盟津 」 即「孟津。」 周武王盟諸侯於此,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