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6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與陽城並屬河南郡。唐貞觀十七年,省嵩陽入陽城。光宅元年,始改陽城為登封,屬河南府河南郡。宋屬河南府。金屬金昌府。元屬河南路。明屬河南府。

皇清因之,編戶一十里。

永寧縣

漢晉俱為澠池縣之西南境。南北朝後魏置崤縣,屬弘農郡。西魏置北宜陽縣,尋改為熊耳縣,屬宜陽郡。後周屬同軌郡。隋義寧二年,徙治永固城,始改曰永寧縣,屬河南郡。唐武德二年,又移治同軌城,屬穀州,後屬河南府。河南郡。宋屬河南府。金屬嵩州。元屬河南路。明屬河南府。

皇清因之,編戶六十五里。

新安縣

周春秋時為西周地。秦名其地曰「新安。」 漢始置新安縣,屬弘農郡。東漢因之。晉屬河南尹。南北朝劉宋屬河南郡。東魏置新安郡,又析置東垣縣並屬焉。隋仁壽四年,省新安入東垣。大業初,復改東垣為新安,屬河南郡。唐武德元年,復析置東垣縣,尋省入焉,屬河南府。河南郡。宋屬河南府。金屬金昌府。元屬河南路。明屬河南府。

皇清因之,編戶六里。

澠池縣

周、戰國為韓地。秦昭王二十年,會諸侯於澠池,即此。漢始置澠池縣,屬弘農郡,以地在崤、澠之間,故名。東漢因之。三國魏徙治蠡城。晉屬弘農郡。南北朝劉宋仍舊。後魏置澠池郡治此。後周屬同軌郡。西魏屬河南郡。隋屬河南郡。唐初屬穀州。貞觀元年,改屬河南府。河南郡。宋屬河南府。金陞為韶州。元至元八年,廢州,復為縣,屬陝州。明改屬河南府。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五里。

嵩縣

夏為伊闕地。周為周公聽訟之處。後秦晉遷陸渾之眾於此。漢置陸渾縣,屬弘農郡。東漢因之。晉屬河南尹。南北朝東魏置伊陽郡,以縣屬焉。隋開皇初,廢郡,改縣曰伏流。大業初,復曰陸渾,屬河南郡。唐屬河南府、河南郡。五代以陸渾省入伊陽。宋紹興初,為順州。金改嵩州,以在嵩岳之西故名。元仍舊。明降州為縣,屬河南府。

皇清因之,編戶一十里。

盧氏縣

周為西虢地。漢因盧敖得仙於此,始置盧氏縣,屬弘農郡。東漢因之。晉屬上洛郡。南北朝劉宋仍屬弘農郡。東魏改屬金門郡。隋初,置虢州治此,後屬弘農郡。唐武德元年,復屬虢州弘農郡,宋、金俱屬虢州。元屬嵩州。明初屬陝州。弘治四年,改屬河南府。

皇清因之,編戶八里。

陝州

周為西虢地。武王封王季子、虢仲於上陽,即此。成王以周、召為二伯。陝以東,周公主之;陝以西,召公主之。春秋晉人滅虢,遂有其地。晉分入於韓。秦屬三川郡地。漢置陝縣,屬弘農郡。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劉宋皆因之。後魏始置陝州,以縣屬焉。隋大業初,州廢,縣屬河南郡。唐武德元年,復為陝州。乾元元年,改為陝郡。宋復置陜州保平軍。金、元俱為陝州,以陝縣屬之。明以陝縣省入陝州,屬河南府。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二里。領縣二:

靈寶縣

周武王放牛桃林之野,即此。秦於此置函谷關。漢置弘農縣,屬弘農郡。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劉宋皆因之。後魏改置西弘農郡,以縣屬焉。後周郡縣俱廢。隋大業初,復置弘農郡,治縣如故。唐天寶元年,獲寶符於古函谷關,始改曰靈寶縣,屬陝州。陝郡。宋屬陝州保平軍,金、元俱屬陝州。明屬河南府陝州。

皇清因之,編戶三十里。

閿鄉縣

上古為鼎湖地。漢置湖縣,屬京兆尹。東漢改屬弘農郡。晉因之。南北朝後周於湖城故地置閿鄉郡。隋開皇初廢郡,始改為閿鄉縣,屬河南郡。唐貞觀初,置鼎州,又析置湖城縣,尋廢州,以二縣俱屬虢州弘農郡。宋屬陝州保平軍。金屬陝州。元至元二年,省湖城縣入焉。明屬河南府陝州。

皇清因之,編戶一十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