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6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龍潭

倚箔山 在縣境內,一名天箔山。《名勝志》曰:「其形峭峻,望如立箔,西北崖下有石鍾乳。」 《唐書》云:「貞觀七年,採鍾乳於倚箔山」 ,即此。

石淙山 在縣治東南三十五里。峰攢水遶,一邑奇觀。唐則天武氏與群臣會飲於此,其跡尚存。

盧巖 在縣太室東。唐盧鴻隱處。其岩峭壁千仞,瀑布水飛流而下,恣態萬狀,最為奇觀。東有盧徵君祠,前有飛泉亭。澗中石壁有紋如墨,畫水波之狀。明袁弘道題「墨浪石」 三字。

蝌蚪岩 在縣境內。《名勝志》曰:「嵩山之東有蝌蚪巖。」 《嵩高山記》曰:「漢張芝於此得蝌蚪古書。」 虎口岩 ,在縣太室之奧,唐李荃得《黃帝陰符本經》於此。

赤腳岩 在縣嵩山南麓。相傳仙人張赤腳嘗憩息岩下。

錦帶岩 在縣太室南啟母石之左,岩高無際,中有五色石一層,望之如束帶然。

摘星岩 在縣少室之東,壁立如岑樓。

摩蒼岩 在縣缽盂峰最高處,有石曰「覓心臺。」 文太青命焦復亨改書此名。

柏廈岩 在縣少室東。崖削直,其高無際,半壁見一洞門,上有古柏覆之,如廣廈。

東岩 在縣境內。昔白龜年至嵩山,遙望東岩古木,簾幕匝地。步至其傍,見一人曰:「吾李白也,為中岳辟掌牋奏已百年矣。」 因贈龜年書一卷,讀之能辨禽獸言語,即此。

棲靜崖 在縣中峰東南稍下三里許,有石岩形如半舫。其間地僅丈許,上下壁削。遊人於崖西穿石竇,駕木蛇行以度。崖中石隙滴水不絕,置器盛之,可資棲飲。《舊志》稱為「高登」 ,為更今名。玉黃峽 在縣少室正東。峽中多黃石,光潤如玉,故名。

待仙峽 在縣玉黃峽之南。山勢奇險,此為更甚。兩岩巉峭聳出雲霄。峽之將盡處有小坪,相傳有唐李拾遺祠。《明陳文燭記》:「西北有柏洞。」 鬼谷 ,在縣告城北,鬼谷子學仙處。

潁谷 在縣陽城山之東。《左傳》「潁考叔為潁谷封人」 ,即此。

逍遙谷 在縣太室南。唐潘師正所居,太宗幸焉。亦名「承天谷。」

紫虛谷 在縣嵩山之陽,宋張昇結庵其中。柏谷 ,在縣少室西北,去少林寺五十里。《西征記》曰:「谷中無回車地,柏林蔭靄,窮日幽暗,殆弗睹陽景。」 裴漼《少林寺碑》云:「群峰合沓,深谷逶迤,複磴綠雲,傍臨鳥道。」 其險可想見也。隋開皇中,詔賜少林地百頃,稱柏谷屯。唐太宗致書少林寺,乃稱柏谷塢。

潁水 ,在縣治西四十里,源出陽乾山,流入禹州界。按《水經注》:「潁有三源,左源出陽乾山,中源出少室山,右源出少室南谿。」

少陽河 :在縣治西南十五里。源出缽盂峰東岩下,經清煙嶺南入於潁。

五渡溪 在縣治東南二十五里。源出太室東谷。自山頂下流,疏為二十八浦。山下大潭周數里,清深肅潔。中有立石,高廣平整。遊者泛舟昇陟,可以取暢山情。其水滎迴曲折,涉者五渡,故名。緣谿聚落,即稱五渡村。其中多產九節菖蒲。疊石溪 在縣治南五里許太室之前。源自高登崖澎湃而下,一路崩崖仄磵,或瀉而為瀑,或停而為淵,或濺而為瀨,南流交西溪。宋康節先生曾遊於此,有詩。

金屑溪 ,在縣治南三里許。密樾奇石,映帶左右。溪中時有金屑如麩,蓋水之最貴者。依崖為洞,焦太僕微時,讀書其中。

石柱川 :在縣治東十五里。有二石夾水而立,屹然如柱。

天門泉 在縣治北嵩山之上。歐陽修詩:「煙霞天門深,靈泉吐崖側。雲濕灝氣寒,石老林腴碧。長松暫休住,一酌煩心滌。」 見《登封縣志》。

白龜泉 :在縣治南二十里。泉有石蟹。

卓錫泉 在縣治西少林寺前。相傳二祖卓錫於此。

永寧縣

鳳翼山 在縣治北一里,以形如鳳翼,故名。延壽山 在縣治西五里。山有香泉,相傳飲之者多壽,故名。

金門山 在縣治南三十里。一名律管山。《玉泉記》所謂取宜陽金門竹為管,河內葭草為灰,吹之以候陽氣者也。舊《志》云:黃帝命伶倫取竹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