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6 (1700-1725).djvu/4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玉僊巖 在縣南朱陽社。

朱砂崖 在縣西二十里。其山古出朱砂。茅峪 ,在縣東十里,上有雲溪洞,相傳昔盧敖結茅於此。

文峪 ,在縣東南十里。昔孔子窮洛源周流,常燕居於此,今有「燕居堂。」 峪中有水,源出自嶺,北流入於洛。

九龍凹 在縣北二里。其凹九龍廟。

失迷川 ,在縣西一百三十里。昔漢蕭王至此失路,故名。

洛河 在縣南二里。源出陝西洛南縣,東至鞏縣入於黃河。

伊水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山海經》曰:「熊耳之山,伊水出焉。」 今觀熊耳,雖稱有伊源之名,而無流行之跡,其實出於悶頓嶺之陽,北流過嵩縣、洛陽,東至偃師入於洛。

大淙潭 在縣東北九十里。兩山合圍,狀如石甕。周圍五十餘步,其深莫測。水自山落百尺許,而澎轟之聲聞數里。潭東有大淙廟,每遇旱,禱之輒應。

黃花潭 在縣東南一百八十里。有潭大半畝許,深不可測。每遇旱致禱,必降甘澍。潭前有黃花龍王廟。

湯池 ,在縣南一百里熊耳山之西。其水雖隆冬亦熱,可以沐浴。

馬跑泉 在縣西南卜廂社北,入於洛。俗傳漢蕭王過此乏水,所乘馬跑地,而泉忽湧出。《陝州》。

羊角山 在州城內西北隅。上有「披雲亭」 ,後為兵毀,今更建三皇廟、文昌祠。

虢山 在州城西二里黃河之濱。古以名國。見《集覽》。

塔兒山 在州城東南七十里。有石佛及古塔在上,故名。

三嘴山 在州治。宋李彥僊堅守三嘴山,即此。橐山 在州東九十里。橐水出焉。

乾山 ,在州南一百里。其勢巍然,遇晴明,遙見萬里。

馬鞍山 在州東七十里。元有異人入山採寶,剖巖石得小金鞍,故名。

擎雲山 在州東七十里。二峰高聳,每陰雨,則雲出其上。

響瓶山 在州東百里。人入山中,空谷相應,若響瓶然。

明山 在州東南一百里。上有石巖陡峻,傍有瀦水,名「龍潭」 ,禱雨輒應。

鞍子山 在州東一百里。其山兩峰相對,形如馬鞍,故名。

瑞雲山 在州東一百四十里,其色蒼翠,如瑞雲狀。

鳳凰山 在州東一百五十里。世傳曾有鳳棲於上。

熊耳山 在州東一百五十里。其山聳翠,形似熊耳。

梨山 在州東四十五里。山腰有廟,禱雨輒應。殽山 ,在州東七十里。一名嶔崟山。春秋時,晉敗秦師於殽,即此。東殽至西殽,相去三十里,路極險。

柏谷山 ,在州弘農西。水出其下,名柏谷水。有亭名柏谷亭,今廢。見《水經》。

摩雲嶺 在州南八十里。其高插空,林木蒼翠,每遇陰雨,雲霧旋覆。

五花嶺 在州東南二十里。

分水嶺 在州東六十里。山泉流溢,分為兩支,一流至於陝州,一流至於沔池。

「石室巖 」 :在州治,即《洪崖寺》舊址。

陝原 ,在州西南二十五里。周召分陝,不因其城,乃從原為界也。見《玉海》。

石隰原 在州東四十里。有巖石,泉流四時不竭。

硤石塢 李崤移治硤石塢,見《三省文獻通考》。摩巖洞 在州西南雞足山腰,即鐵拐李幻化成道處。

「故峪溝洞 」 ,「在州東南趙原社」 ,其洞產銀,今封閉之。

黃河 自潼關流入陝境,自西遶北,至於砥柱,東入沔池界。

公主河 在州東北四十里三門山之左。唐開元中,鑿河通漕,以避三門之險,百丈許復入河。馬家河 ,在州東二十里,水源自梨山,流入於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