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6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偃師縣儒學 在縣治東。元延祐四年,縣尹賈淵創建,後兵燬。明洪武三年,知縣汪可行重建。成化間,知縣張貫、李原相繼增繕。弘治九年,知縣魏津、崇禎十一年,知縣薛虞鼎重建。

皇清順治初,知縣宋中鴻、魏惟紫重修。康熙二十八

年,知縣王澤長增修。內大成殿、東西廡、戟門、櫺星門。明倫堂在大成殿北。敬一亭在堂東北。進德齋、修業齋在堂左右。饌堂在堂北。號房在堂東。廢神廚在堂西。廢神庫在堂東。黌門在櫺星門東。學倉在堂西。廢射圃亭在啟聖祠北。廢尊經閣在饌堂北。知縣劉嘉遇建。

啟聖祠 知縣劉嘉遇修。

名宦祠 在戟門東

鄉賢祠 在戟門西

教諭宅 在大成殿東,廢。

「訓導宅」 二處 俱在明倫堂西,廢。

奎星樓 在儒學東,知縣馮懋仁建。

首陽書院 即宋學宮。後改「逓運所」 ,又改書院。兩程書院 在兩程祠後,明知縣呂純如修,今仍之。

社學 在縣治東兩程書院內。

皇清康熙十九年,知縣崔鳴鷟建設。二十五年,知縣

張朝寀復設,二十七年,知縣王睪長捐俸延師,訓誨生徒。

鞏縣儒學 在縣治南。相傳西漢時建。元末兵燬,明洪武三年,縣丞張庸重建。天順、成化間,知縣孫讓、柯忠增修。嘉靖三十一年,知縣陶承祖重修。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張汝琦重修。康熙二十一年

知縣蔣徵猷重修。內大成殿五間,東西廡各九間,東西庫各四間,戟門三間,泮池、櫺星門、更衣亭、省牲所、明倫堂在大成殿後。敬一亭在明倫堂後。誠心齋、修道齋在明倫堂左右。

啟聖祠 在明倫堂東

名宦祠

鄉賢祠

教諭宅

訓導宅

奎星樓 在文廟東。明萬曆時,知縣程宇鹿創建。

嵩洛書院 在神堤堡。元時左司郎中張惟敏奉旨修建。

書院 在縣東街。萬曆時,知縣程宇鹿創建。義學 在縣東街,知縣蔣徵猷立。

社學 在西門外

孟津縣儒學 舊在縣治東二十五里舊城內。明嘉靖十六年,因遷縣改置新城內。縣治東南,即今所也。通判韓溉建。

皇清順治十四年,知縣孟常裕重修。康熙二十一年

知縣高巖重修。內大成殿五間,東西廡、戟門、櫺星門、泮池。明倫堂在鄉賢祠西,進德齋、修業齋俱廢。射圃亭、敬一亭俱廢。儒學門一間,儀門一間,俱康熙二十年知縣譚從簡重修。

啟聖祠 在大成殿後

名宦祠 在啟聖祠後左。

鄉賢祠 在啟聖祠後右。

教諭宅 廢

訓導宅 未載

奎星樓 在東城上。康熙二十九年,知縣高巖重修。

義學三處 一在城內舊署東,康熙二十五年,知縣高巖創建。一在下古鎮。一在縣西趙峪村,康熙三十年,知縣高巖創建。

宜陽縣儒學 在縣治西。元初創建,後燬於兵。明洪武三年,知縣鄭桂發重建。嘉靖二十三年,知縣雷世榮、萬曆間知縣何其智重修。

皇清順治十年,知縣金繼望,十六年知縣王鼎《引相》。

繼重修。內大成殿七楹,東西廡各七楹。戟門三間,櫺星門三間。泮池在櫺星門外磚橋石檻。池北為屏牆,書「江漢秋陽」 四字。屏外為雲路街,直通奎樓。其東為聖域門。大殿東西為兩角門:一曰義路,一曰禮門。明倫堂五楹,東修業齋,西進德齋。

啟聖祠 在義路門西

名宦祠 在戟門東

鄉賢祠 在戟門西

教諭宅 在「明倫堂後。」

訓導宅 在明倫堂東

文昌祠 、魁星祠 俱在戟門西。

義學六處 一在城內北街。康熙十四年,知縣黃繼祚建立。前任知縣韓庚寅捐俸置地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