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7 (1700-1725).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四百五十二卷目錄

 南陽府部彙考六

  南陽府學校考

  南陽府戶口考

職方典第四百五十二卷

南陽府部彙考六

南陽府學校考        府志

本府

府學 在府治東北,明唐藩府本學之舊址也。元至元間,遷於彌陀寺東。明末寇亂,半屬榛莽。順治十年夏,參政戴明說議復遷於今地。首建大成殿、啟聖祠,次及東西兩廡、戟門、名宦、鄉賢二祠,泮池、櫺星門。門前為照壁殿,後為明倫堂,週以垣牆,規制恢廓。新鄉張縉彥記。嗣後推官窩正儀,知府張文明、朱璘相繼修葺,於櫺星門外置「聖域賢關」 門,介以崇墉,飾以丹雘,視前益壯麗。

大成殿五楹 內懸

御書《萬世師表》扁額:殿前兩廡東西各九間。戟門三。

楹前為泮池。櫺星門三座,居泮池前。門外,左為「聖域門」 ,右為「賢關門」 ,正南立照壁。

啟聖祠三楹 ,在聖廟東南。

名宦祠三楹 ,在戟門東。

鄉賢祠三楹 ,在戟門西。

明倫堂五楹 ,在大成殿後。

「教官宅 」 舊在明倫堂後,今又在文廟東。「豫山書院 」 在豫山前。

諸葛書院 在臥龍岡,元至大二年敕建。養正書院 在城東關街北,明唐藩建,久廢。「志學書院 在城西關街北,舊為梵宇。明成化間知府段堅改建。」

南陽書院 在府治東

縣學 舊在城東,即舊府學之故址也。元至元間,改為府學,而遷縣學於今地。明洪武九年,知縣劉英即故基營建。宣德五年,知縣李桓圭繼修大成殿、兩廡、明倫堂、櫺星門,楊溥記。嘉靖十年,建啟聖祠。萬曆四年,知縣成遜重葺大殿、兩廡、戟門、櫺星門,創建名宦、鄉賢二祠,敬一、射圃二亭,並置犧樽、俎豆之屬,邑人方九功記。明季寇毀無存。

皇清順治九年,知縣李廷松始即廢址營建「大成殿。」

康熙六年,教諭劉文成增建啟聖祠兩廡、戟門、泮池、櫺星門、明倫堂。康熙二十年,督學吳子雲捐修名宦祠。

大成殿,五楹 。殿前左右兩廡各七間。南為戟門三間。戟門外為泮池。又南為櫺星門三座。門外正南立照壁。

啟聖祠 在殿東南

名宦祠 在戟門東

鄉賢祠 缺

明倫堂 五楹,在大成殿後。堂左原有「敬一」 亭,右有射圃亭,今俱圯。

文昌閣 一在縣治東南。明唐藩郾城王創建拱宸臺,後為尼菴。康熙二十九年,知縣紀之健改建。一在南關,康熙三十三年,知府朱璘建,自為《記》。

奎章閣 舊在南門麗譙東。明崇禎三年,知府王之柱建,有《記》。頹廢已久,知縣紀之健於康熙二十九年重修。

教諭、訓導宅 舊在文廟明倫堂後,久廢。今在文廟東。

南召學 ,在縣城內,地名「楚王宮。」 今縣裁其弟子員,入南陽縣學。

社學 今廢

外州縣

鎮平縣學 舊在城西北隅,創建無考。元至元間縣尹李炳、明宣德間知縣白岳、成化間知縣李賢、劉勳,次第修拓,有記。嘉靖間,邑監生張逵捐貲重修,南陽王鴻漸《記》。又知縣陳濂、阮嵩、鄧朝相、李幼勳相繼重新。萬曆間,知縣梁必先以科第寥落,用形家言,遷於縣治東。今地建先師殿、啟聖祠、兩廡、戟門、名宦、鄉賢二祠。櫺星門、泮池、明倫堂、儒門署舍皆備。謀於廟前「通雲路」 ,開小南門,東南建文昌閣,城東南隅建魁星樓,環東西三里河水,工未備而去。天啟間,知縣張爾庚踵其志而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