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之,太祖以為不敬,送徒隸簿。後太祖乘步牽車,乘 城降關。」〈本注關恐是閱字之譌〉簿作,諸徒咸敬,而楨獨坐,磨石 不動。太祖曰:「此非劉楨耶?石如何性?」楨曰:「石出荊山 元巖之下,外炳五色之章,內秉堅貞之志,雕之不增 文,磨之不加瑩,稟氣貞正,稟性自然。」太祖曰:「名豈虛 哉!」復為文學池水又東流於洛陽縣之南池,池即故 狄泉也。南北百十一步,東西七十步。皇甫謐曰:悼王 葬景王于翟泉。今洛「陽太倉中大冢是也。」《春秋?定公 元年》,晉魏獻子合諸侯之大夫於翟泉,始盟城周。班 固、服虔、皇甫謐咸言「翟泉在洛陽東北,周之墓地。」今 按周威烈王葬洛陽城內東北隅,景王塚在洛陽太 倉中,翟泉在兩塚之間,側廣莫門道,東建春門路,北 路即東宮街也。於洛陽為東北。後秦封呂不韋為洛 陽十萬戶侯,大其城,并得景王塚矣,是其墓地也。及 晉永嘉元年,洛陽東北步廣里地陷,有二鵝出,蒼色 者飛翔沖天,白色者止焉。陳留孝廉董養曰:「步廣,周 之狄泉,盟會之地。今色蒼,北象矣。其可盡言乎?」後五 年,劉曜、王彌入洛,帝居平陽。陸機《洛陽記》:步廣里在 洛陽城內宮東,是狄泉所在,不得於太倉「西南也。」京 相璠與裴司空彥季修《晉輿地圖》,作《春秋地名》,亦言: 「今太倉西南地水名狄泉。」又曰:「『舊說言狄泉本自在 洛陽,北,萇弘成周乃繞之』。杜預因其一證,必是狄泉, 而即實,非也。後遂為東宮池。」《晉中州記》曰:「惠帝為太 子,出聞蝦蟆聲,問人:『為是官蝦蟆,私蝦蟆?侍臣賈引 對曰:『在官地為官蝦蟆,在私地為私蝦蟆。令曰:『若官 蝦蟆,可給廩』』』。」先是,有讖云:「蝦蟆當貴。」昔晉朝收愍懷 太子於後池,即是池也。其一水自大夏門東逕宣武 觀,憑城結構,不更層墉,左右夾列步廊,參差翼跂,南 望天淵池,北矚宣武場。《竹林七賢論》曰:「王戎幼而清 秀,魏明帝于宣武場上為欄苞虎阱,使力士袒裼,迭 與之搏,縱」百姓觀之。戎年七歲,亦往觀焉。虎乘間薄 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不辟易顛仆,戎亭然不動。 帝於門上見之,使問姓名而異之。場西故賈充宅地。 穀水又東,逕廣莫門北,漢之穀門也。北對芒阜,連嶺 修垣,苞㹅眾山。始自洛口,西踰平陰,悉芒龍也。《魏志》 曰:「明帝欲平北芒,令登臺見孟津。侍中辛毗諫」曰:「若 九河溢湧,洪水為害,丘陵皆夷,何以禦之?」帝乃止。穀 水又東屈而逕建春門石橋下,即上東門也。阮嗣宗 《詠懷詩》曰:「步出上東門」者也。一曰上升門,晉曰建陽 門。《百官志》曰:洛陽十一門,候一人,六百石。《東觀漢記》 曰:郅惲為上東門候。光武嘗出,夜還,詔開門欲入,惲 不內。上令從門間識面,惲曰:「火明遼遠」,遂拒不開。由 是上益重之,亦袁本初挂節處也。橋首建兩石柱,橋 之右柱銘云:「陽嘉四年乙酉壬申,詔書以城下漕渠, 東通河、濟,南引江淮,方貢委輸,所由而至。使中謁者 魏郡清淵馬憲監作石橋梁柱,敦敕工匠,盡要妙之 巧,攢立重石,纍高周距,橋工路博,流通萬里」云云。河 南尹邳崇丞渤海重合雙福水曹掾中牟任防、史 王蔭,史趙興,將作吏睢陽申翔、道橋掾成睪卑國、洛 陽令江雙、丞平陽降監掾王騰之、主石作左北平山 仲。三月起作,八月畢成。其水依柱文,自樂里道屈而 東,出陽渠。昔陸機為成都王穎入洛,敗北而返。水南 即馬市也。舊洛陽有三市,斯其一也,嵇叔夜為司馬 昭所害處也。北則白社故里也。昔孫子荊會董威輦 于白社,謂此矣。以同載為榮,故有《威輦圖》。又東逕馬 市石橋,橋南有二石柱,並無文刻也。漢司空漁陽王 梁之為河南也,將引穀水以溉京都,渠成而水不流, 故以坐免。後張純堰洛而通漕,洛中公私懷瞻。是渠 今引穀水,蓋純之創也。按陸機《洛陽記》、劉澄之《永初 記》言城之西面有陽渠,周公制之也。昔周遷殷民於 洛邑,城隍偪狹,卑陋之所耳。晉故城成周以居敬王, 秦又廣之以封不韋。以是推之,非專周公可知矣。亦 謂之九曲瀆。故《河南十二縣簿》云:「九曲瀆在河南鞏 縣西,西至洛陽。」又按傅暢《晉書》云:「都水使者陳良鑿 運渠,從洛口入,注九曲,至東陽門。」是以阮嗣宗《詠懷 詩》所謂「朝出上東門,遙望首陽岑」,又言「遙遙九曲間, 徘徊欲何之」者也。陽渠水南暨閶闔門,漢之上西門 者也。《漢宮記》曰:「上西門所以不純白者,漢家厄於戌, 故以丹鏤之。」太和遷都,徙門南側,其水北乘高渠,枝 分上下,歷故石橋東入城,逕望先寺中有碑,碑側法 子丹碑作龍矩勢,「於今作則佳,方古猶劣。」渠水又東 歷故金市南,直千秋門右宮門也。又枝流入石逗,伏 流注靈芝九龍池。魏太和中,皇都遷洛陽,經構宮極, 修理街渠,務窮隱,發石視之,嘗無毀壞。又石工細密, 非今之所擬,亦奇為精至也,遂因用之。其一水自千 秋門南流,逕神虎門下,東對雲龍門二水。衡栿之上, 皆列雲龍風虎之狀,以火齊薄之。及其晨光初起,夕 景斜輝,霜文翠照,陸離眩目。又南逕通門、掖門西,又 南流東轉逕閶闔門南。案《禮》,「王有五門,謂皋門、庫門、 雉門、應門、路門。路門一曰畢門,一曰虎門也。」魏明帝 上法太極,于洛陽南宮起太極殿于漢崇德殿之故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7 (1700-1725).djvu/53
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