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7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於是為西周。及其孫惠公封少子於鞏,為東周,故有

東西之名矣。秦滅周,以為三川郡。項羽封申陽為河 南王。漢以為河南郡,王莽又名之曰保忠信鄉。光武 都洛陽,以為尹。尹,正也,所以董正京畿,率先百郡也。 穀水又東流,逕乾祭門北,子朝之亂,晉所開也。東至 千金堨,《河南十二縣境簿》曰:河南縣城東十五里有 千金堨。《洛陽記》曰:「千金堨,舊堰穀水,魏時更修此堰, 謂之千金堨。積石為堨,而開溝渠五所,謂之五龍渠。 渠上立堨,堨之東首立一石人,石人腹上刻勒云:『太 和五年二月八日庚戌造築此堨,更開溝』」渠。此水衡 渠上,其水,助其堅也,必經年歷世,是故部立石人以 記之云爾。蓋魏文帝修王張故績也。堨是都水使者 陳協所造也。《語林》曰:「陳協數進阮步兵酒,後晉文王 欲修九龍堰,阮舉協文王用之,掘地得古承水銅龍 六枚,堰遂成。水歷堨東注,謂之千金渠。」逮於晉世,大 水暴注,溝瀆泄壞,又廣功焉。《石人》東脅下文云:「太始 七年六月二十三日,大水并瀑出,常流上三丈,蕩壞 二堨。五龍泄水,南注瀉下,加歲久漱齧,每澇即壞,歷 載消棄大功,今故為今堨。更於西開泄,名曰代龍渠」, 地形正平,誠得為泄至理,《千金》不與水勢激爭,無緣 當壞,由其卑下,水得輸上漱齧故也。今增高《千金》於 舊一丈四「尺,五龍自然必歷世無患。若五龍歲久復 壞,可轉於西更開二堨二渠,合用二十三萬五千六 百九十八功。以其年十月二十三日起作,工重人少, 到八年四月二十日畢代。」龍渠即九龍渠也。後張方 入洛,破千金堨,公私賴之。水積年,渠堨頹毀,石砌殆 盡,遺基見存。朝廷太和中,修復故堨。按《千金堨》「石人 西脅」下文云:若溝渠入疏深引水者,當於河南城北 石磧西,更開渠北出,使首孤立,故溝東下,因故易就, 磧堅便時,事業已訖,然後見之。加邊方多事,人力苦 少,又渠堨新成,未患于水,是以不敢預修通之。若於 後當復興功者,宜就西磧。故書之于石,以遺後賢矣。 雖石磧淪敗,故跡可憑,準之于文北引渠,東合舊瀆。 舊瀆又東,晉惠帝造石渠於水上。按橋西門之南頰 文稱:「晉元康二年十一月二十日,改治石巷水門,除 堅枋,更為函枋,立作覆枋,屋前後辟級,續石障,使南 北入岸,築治漱處,破石以為殺矣。」到三年三月十五 日畢。記并紀列門廣長深淺,於左右巷東西長七尺, 南北龍尾,廣十二丈,巷瀆口高三丈,謂之睪門橋。又 潘岳《西征賦》曰:「秣馬睪門」,即此處也。穀水又東,又結 石梁,跨水制城西梁也。穀水又東,左會金谷水,水出 大白原,東南流歷金谷,謂之金水。東南流,逕晉衛尉 卿石崇之故居也。石季倫《金谷詩集敘》曰:「余以元康 七年從太僕出為征鹵將軍,有別廬在河南界金谷」, 澗中有清泉茂樹,眾果竹柏,藥草蔽翳。西北角築之, 謂之金墉城。魏文帝起層樓於東北隅,《晉宮閣名》曰 金墉有崇天堂,即此。地上架木為榭,故曰樓矣。皇居 創徙,宮極未就,止蹕于此,構宵榭于故臺,所謂臺以 停停也。南曰乾光門,夾建兩觀,觀下列朱桁於塹,以 為御路。東曰含春門,北有退門。城上西面列觀,五十 步一睥睨,屋臺置一鐘以和漏鼓。函北連廡,蔭墉北 廣榭,炎夏之日,大高歡常以避暑。為淥水池一所,在金 墉者也。榖水逕洛陽小城北,因阿舊城,憑結金墉,故 向地也。永嘉亂,結以為壘,號曰洛陽壘。故《洛陽記》曰: 「陵雲臺西有金市,金市北對洛陽壘者也。又東歷大 夏門下,故夏門也。」陸機《與弟書》云:「門有三層,高百尺, 魏明帝造。門內東側際城,有魏文帝所起景陽山,餘 基尚存。」孫盛《魏春秋》曰:「黃初元年,文帝愈崇宮殿,雕 飾觀閣,取白石英及紫石英及五色大石,于太行榖 城之山,起景陽山於芳林園,樹松竹草木,捕禽獸以 充其中。于是百役繁興。帝躬自掘土,率群臣三公以 下」,莫不展力。山之東,舊有九江。陸機《洛陽記》曰:「九江 直作員水,水中作員壇,三破之夾水得相《逕通賦》曰: 「濯龍芳林,九谷八溪,芙蓉覆水,秋蘭被崖。」今也山則 塊阜獨立,江無復髣髴矣。渠水又東枝分,南入華林 園,歷疏圃南圃中有古玉井,井悉以珉玉為之,以錙 石為口,工作精密,猶不變古,璨焉如新。又瑤華宮南 歷景陽山北,山在都亭堂上結方湖,湖中起御坐石 也。御坐前建蓬萊山,曲池接筵,飛沼拂席,南面射候, 夾席武峙。背山堂上,則石路崎嶇,巖嶂峻嶮,雲臺風 觀,纓巒帶阜。遊觀者升降耶閣,出入虹陛,望之狀鳧 沒鸞舉矣。其中引水飛睪,傾瀾瀑布,或枉渚聲溜,潺 潺不斷。竹柏蔭於層石,繡薄叢於泉側,微飆暫拂,則 芳溢于六空,又為神居矣。其水東注天淵池,池中有 魏文帝九花叢殿基,悉是洛中故碑纍之。今造釣臺 于其上。池南置魏文帝茅茨堂,前有《茅茨碑》,是黃初 中所立也。其水自天淵池東出華林園,逕聽訟觀南, 故平望觀也。魏明帝常言:「獄,天下之命也。」每斷大獄, 恆幸觀聽之,以太和三年更從今名。觀西北接華林 隸簿,昔劉楨磨石處也。《文士傳》曰:「文帝之在東宮也, 宴諸文學,酒酣,命甄后拜坐,坐者咸伏,唯劉楨平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