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7 (1700-1725).djvu/5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保終思欲遯跡林鄉,隱淪忘死。楊駿埋之于此橋之

東,駿後尋亡矣。《搜神記》曰:「太康末,京洛始為《折楊》之 歌,有兵革辛苦之辭。駿後被誅,太后幽死,《折楊》為之 應也。」凡是數橋,皆纍石為之,亦高壯矣,制作甚佳,雖 以時往損功,而不廢行旅。朱超石《與兄書》云:「橋去洛 陽宮六七里,悉用大石,下員以通水,可受大舫過也。」 奇制作,題其上云:「太康三年十一月初就功,日用七 萬五千人,至四月末止。此橋經破落,復更修補,今無 復文字。」陽渠水又東流,逕漢廣野君酈食其廟南,廟 在北山上,成公綏所謂偃師西山也。山上舊基尚存。 廟宇東面,門有兩石人對倚,北石人胸前銘「云門亭 長石人」西有二石闕,雖經頹毀,猶高丈餘,闕西即廟 故基也。基前有碑,文字剝缺,不復可識。子安仰澄芬 于萬古,讚清徽于廟像,文字厥集矣。陽渠又東,逕亳、 殷南,昔盤庚所遷,改商曰殷,此始也。班固曰:尸鄉,故 殷湯所都者也,故亦曰「湯亭。薛瓚《漢書注》、皇甫謐《帝 王世紀》並以為非,以為帝嚳都矣。《晉太康地理記》並 言田橫死于是亭,故改曰尸鄉」,非也。余按司馬彪《郡 國志》,以為春秋之尸氏也。其澤野負原夾郭,多墳隴 焉。即陸士衡會王輔嗣處也。袁氏王、陸詩敘「機初入 洛,次河南之偃師,時,忽結陰望道左右民居者,因往 退宿,見」一少年,姿神端遠,與機言元機服其能,而無 以酬折。前至一辯文,機題緯古今,綜檢名實,此少年 不甚欣解,將曉去,稅駕逆旅,嫗曰:「君何宿而來,自東 數十里無村落,上有山陽王家墓。」機乃怪悵,還睇昨 路,空野昏霾,雲攢蔽日,知所遇者審王弼也。此山即 祝雞翁之故居也。《搜神記》曰:「雞翁者,洛陽人」也,居尸 鄉北山下,養雞百年餘,雞至千餘頭,皆有名字。欲取 呼之名,則種別而至。後之吳山,莫知所去。穀水又東, 逕偃師城南。皇甫謐曰:「帝嚳作都干亳,偃師是也。」王 莽之所謂師氏者也。穀水又東流注于洛水矣。 《雲仙雜記》:洛陽人家,正旦造絲雞葛燕粉荔枝。正月 十五日造火蛾兒,食玉梁糕,寒食裝萬花輿,煮楊花 粥。端午,術羹、艾酒,以花絲樓閣插鬢,贈遺辟瘟扇,乞 巧,使蜘蛛結萬字,造明星酒,裝同心膾。重九,迎涼,脯 羊肝餅,佩癭木符。冬至,煎餳綵珠,戴一陽巾。除夜,銅 刀刻門,埋小兒硯,點水盆燈。臘日,造脂花餤。

洛陽梨花時,人多攜酒其下,曰:「為梨花洗妝,或至買 樹。」

《談苑》:藝祖載誕,營中三日,香人莫不驚異。至今洛中 人呼應天禪院為「香孩兒營。」

《墨莊漫錄》:陝州大河南岸有物如鐵石狀,謂之「鐵牛。」 舊有祠宇,唐末封號「順正廟。」大中祥符四年,真宗祀 汾陰,幸其廟,作《鐵牛詩》。

《畫墁錄:禹貢》曰:「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峽,府三門」是也。 絕河流若巖牆然,鑿為三門,河經其中,東洋如小城 狀,即析城也。禹廟在西潬,有寺,下望砥柱上百步屹 然,中流高數百丈,銘勒其上,但取稍平處或險處,互 布昌一峰之間,其字方可尺餘。魏公撰文正字,薛純 稷之子也。每欲印榻,伺天氣晴明,先維舟砥下,下梯 而陞上,數日不可竟。俯視洪流,足酸目眩,用是難得 真本。元符中,大水壞三門,一夕寺廟皆失,略無孑遺, 銘亦失數十字。

唐家二百八十餘年,河決二,穀、洛城歲為患,攘天津, 浸宮闕,墊城郭不已。本朝無五年不河決,而穀、洛之 患殊稀。洛中耆舊言:「伊、洛水六十年一泛濫,自祥符 至熙寧中,自福善坡以北,率被昏墊,公私蕩沒。富公、 晏夫人尚無恙也,倉卒以浴桶濟之而沈,水退死者 眾多,婦人簪珥皆失,多有脫腕之苦。城下惟福善坡」 不及城外,惟長夏門不及洛中,故有語云:「長夏門外 有莊,福善坡頭有宅。」平日但知以其形勢耳,至此乃 知水讖不苟云。

《鄰幾雜志》:洛陽北有山泉,即湯所禱桑林之地有廟, 即太乙之祠,俗號為聖王。近因旱,中使請禱得雨,乃 奏請封為清淵侯。失于檢詳地志,致此謬。

《聞見前錄洛中形勢》,郟鄏山在西,邙山在北,成皋在 東,以接嵩闕。塞直其南,屬女几,連荊、華,至終南山。洛 水來自西,南,伊水來自南,右澗水,左瀍水。隋文帝登 邙山,對闕塞而歎曰:「真天闕也,今之洛城也。」周公所 卜,在其西北,郟、鄏二山相屬,定鼎於郟鄏是也。前臨 澗、洛二水,故曰穀洛𩰚,將毀王宮也。《洛誥》曰:我又卜 「瀍水東,亦惟洛食。」東漢洛陽是也。今在洛城之東十 八里,跨洛水前,直轘轅,北屬邙山,極平遠。西晉、後魏 皆都焉。晉又築金墉城在其西北,其山川秀潤有餘, 形勢雄壯,差不逮長安。

《太平御覽洛陽地圖》曰:「鞏在洛水之間,鞏,固也,言四 面有山,可以鞏固也。」

陸機《洛陽記》曰:洛陽有銅駝街,漢鑄銅駝二枚,在宮 南西,會道相對。俗語曰:「金馬門外集眾賢,銅駝陌上 集少年。」

《水經》曰:「伊水東北過伊闕,昔大禹疏龍門以通水,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