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7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軍,宋、金俱仍舊。元屬南陽府。明復為鄧州,省穰縣入焉,屬如故

皇清因之,編戶一十二里,領縣三:

內鄉縣

周春秋時為楚之白羽地。秦置《中鄉縣》,屬南陽郡。漢屬弘農郡。東漢屬南陽郡。三國魏因之。晉屬順陽郡,南北朝劉宋屬《南陽郡》。西魏始改內鄉縣,屬淅陽郡。後周縣廢。隋復置縣,仍還故屬。唐武德初,析置黑水縣,尋省入焉,屬鄧州《南陽郡》。宋入平興國六年,析置順陽縣。金仍舊。元至元二年,以順陽縣省入,仍屬鄧州。明屬仍舊。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八里。

新野縣

漢始置新野縣,屬南陽郡。東漢、三國、魏皆因之。晉屬義陽郡。南北朝、劉宋元嘉末省。大明元年,復置,屬新野郡。後魏因之。隋屬南陽郡。唐乾元元年,省入穰縣。五代宋、金俱廢為新野鎮。元復置縣,屬鄧州。明屬仍舊,

皇清因之,編戶一十八里。

淅川縣

《周春秋》「楚子遷許於析」 ,即此。秦屬南陽郡地。漢置析陽,屬弘農郡。東漢屬南陽郡。晉屬順陽郡南北朝、南宋屬南陽郡。後魏始置淅川縣,屬南鄉郡,尋改南鄉曰淅陽郡,縣屬如故。隋、唐、宋俱省入內鄉縣。金復置縣,屬鄧州武勝軍。元至元二年,復省入內鄉縣。明初因之。成化七年,仍析內鄉之西南境置縣,屬鄧州,

皇清因之,編戶一十四里。

裕州

周春秋時楚之方城。漢置堵陽縣,屬南陽郡。東漢改曰順陽縣,晉因之。南北朝、劉宋置順陽郡治此。後魏因之。西魏改曰方城縣,屬襄邑郡。北齊郡縣俱廢。隋大業初,復置縣,屬淯陽郡。唐真昌間改屬魯州,尋廢州,以縣屬唐州淮安郡。宋慶曆二年廢為鎮,入南陽縣。元豐元年,復置金。泰和八年,始置裕州,以縣屬焉。元仍舊。明以方城縣省入,屬南陽府,

皇清因之,編戶八里,領縣二:

舞陽縣

。漢置舞陽縣,屬潁川郡,以在舞水之陽,故名。東漢因之。三國魏改置舞陽郡,後仍改為縣。晉屬襄城郡。南北朝劉宋屬武陵郡。後魏屬襄城郡。隋開皇初改曰北舞縣,屬潁川郡。唐開元四年,復曰舞陽,屬許州《潁川郡》。宋屬潁昌府。金復屬許州。元初省入葉縣,尋復置,屬裕州。明屬,仍舊,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六里。

葉縣

。周本應子國,春秋時為楚地,後為沈諸梁之邑。漢始置葉縣,屬南陽郡。東漢、三國、魏皆因之。晉改郡為國,縣屬如故。南北朝、後周析置定南縣,與葉縣並屬南襄城郡。隋大業初,省定南縣入焉,屬潁川郡。唐初陞為葉州,又改僊州,尋罷州。復置縣,屬汝州《臨汝郡》。宋仍舊。金、元俱屬裕州。明屬仍舊。

皇清因之,編戶三十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