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7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丹水縣南,入於丹水。黃水北有墨山。

湯河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俗名「黃沙五渡河」 ,又名「老鸛河。」 源出熊耳山,流至西峽口,為三渡河,逕淅川,為馬磴河。入堡南保粉青江,直通漢口。河側有溫泉,自半川而下。

螺螄河 在縣北關盡處。源出蓮花池,入湍水。長城河 ,在縣北二十里。源出屈原岡,入湍水。箕河 ,在縣北六十里。

孤莊河 在縣北八十里。

小水河 ,在縣北二百里。

南港河 在縣西南一百里,入丹江。

峨。泉 在縣南十五里,引水灌田。《一統志》云:「出靈山,上有龍祠。」

白玉泉 在縣南十八里靈山東。泉源四出,望之明瑩如玉。引水灌田,上有寺。

啞女泉 在縣南十里孤峰山東。引水灌田,上有龍祠。

蒿玉泉 在縣。一名「好玉泉」 ,在縣南白玉泉東,引水灌田。

煖泉 在縣白玉泉東靈山之麓,一名「煖水泉」 ,隆冬水煖。

梁家泉 在縣西南七里夫子崖下。一名「涼水泉。」 飲之寒冽,引以灌田。

青泉 在縣西四十里,引水灌田。《一統志》云:在內鄉白亭保。水色若靛,中產綠毛龜。上有龍祠,旱禱雨輒應。

丹泉 在縣西五十里丹水保。世傳昔有人夜過之,見水中有丹魚,其色如火。

五眼泉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近西峽口。菊泉 在縣西北五十里,一名菊水。《水經注》云:「菊水出西北石澗山芳菊谿」 ,亦言出析谷葢谿,澗之異名也。源傍悉出菊草,潭澗滋液,極成甘美。云此谷之水,土餐浥長年。司空王暢、太尉袁隗、太傅胡廣並汲飲此水,以自綏養。菊水東南流入於湍。《一統志》云:「菊潭在內鄉西北」 ,源出析谷東石澗山,或云出石馬峰。其水重於諸水,傍生甘菊,水極甘馨,有數十家惟飲此水,壽至百歲之上。其菊莖短花大,味甘美,異於他菊。白馬潭 在縣西南一十五里,近梁家泉。石匣潭 在縣西南六十里永青山西。元時建,有龍祠,今廢。有《石記》。

黑鱉潭 在縣北屯頭保西五里。土人常見有黑鱉如箕泳游其中。上建敕封龍祠,遇旱禱之即應。

霄山潭 在縣西北一百里霄山之巔。一云「蕭山潭。」 潭止丈許,水止盈尺。遇旱禱雨虔,則應,稍慢,並潭不可得。

蚌湖潭 在縣北六十里夕陽山下。潭廣四十步,冬夏不涸,旱禱有應。

灤潭 在縣北一百里夏館雞籠山畔。其深莫測,人不敢近。或誤觸之,雷即震。上有龍祠,旱禱即應。

七潭 在縣北一百里秋林夏館山。上下凡七潭,流水以次相注。

淅川縣

岵山 在縣東二十里。宋將孟珙大破金武仙,駐兵於此,即陟岵先生隱處。巔有泉,容升水,恆取不竭,不取不溢。

雷山 ,在縣東南二十里丹江逕,其下有迴陽觀。

麗金山 在縣東三十里。昔傳有人獲金鏊子。山 ,在縣南五里,上有府君廟,里人祈嗣輒應。

象山 在縣南二十里,在樵峪,其形如象,傍有大池數畝,深丈許。

火焰山 ,在縣南二十里,去商於城五里。山勢壁立,崖色赤黃,如火焰騰灼。

四峰山 在縣南四十里。其峰四出,屹然如削,上有「悟道祖師廟。」

泰山 ,在縣南六十里,半屬淅川縣,南即均州界。

龍山 ,在縣西二十里。狀如游龍,偃伏於淅江之首。

王子山 在縣西二十里,與鯰魚崖對。世傳羽王四子擁兵捕盜於此。又「武仙九砦」 之一。凌老山 ,在縣西五十里。上峙五峰,屹然天際,有八龍王廟。

岝峉山 ,在縣西一百里。峰巒峭拔,洞穴玲瓏。上有西峰祖師圜堂,舊傳有天燈,見

黃鎖里山 在縣西北九十里,二山相峙。其山東南四十里有鎖里洞,六十里有黃里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