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7 (1700-1725).djvu/7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獨阜山 有二,在縣西北九十里。四面無麓,兩峰對峙,相去四里,俗以「雌雄」 呼之。

默山 在縣北三里。即宋孟珙將丁順破金「武仙默里」 者。

武山 ,在縣北七里,其勢迤邐。漢光武屯兵此山,故名。

清風嶺 在縣原,名「老虎嶺」 ,縣西四十里,羅縣令,更今名。

愁斯嶺 ,在縣北二十餘里。

鯰魚崖 ,在縣西三十里。狀若鯰魚,口上有高禖祠,武仙九砦之一。

月兒崖 在縣北三里,形如半月,縣西百里亦有之。

葛花崖 在縣西北百里。舊出葛花。

牛心朵 在縣北十五里。麓圓峰銳,狀如牛心。酒婦岡 在縣北。世傳光武為莽兵所追,有老嫗於此以酒進。

丹水 在縣,一名粉青江。源出京兆上洛縣西北塚嶺山。《翰墨全書》云:「出象飲山。」 《一統志》云:「出陝西商南縣竹山,東流至內鄉,與淅水合。」 《抱朴子》云:「丹水有丹魚,先夏至十日夜取之,割其血塗足上,可步行水面。」

淅水 在縣。源自商南縣,東流,會湯滔、回車等河,與丹水合流,達漢江,即縣東馬蹬河也。小金河 在縣東關外孟珙敗金武仙處。上有董達橋。

湖河 在縣西五里。出黑馬、黃龍二泉,入丹江。滔河 在縣西鄖縣,流入丹江,水勢滔滔,故名。淇河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出商嶺,經花園關流入淅水。

孤堆泉 在縣東五十里二郎岡西。舊傳有人以物探其深淺,雨雹竟日,赤光閃閃,蓋龍湫也。神泉 在縣東北五十里。

湧泉 在縣南七里。《一統志》云:「廣七八尺,水極清澈,溉田甚廣。」

沱泉 在縣南二十五里。水自山出,夏涼冬溫。珍珠泉 ,在縣南一百里長壽寺前。沸如拋珠,故名。

瀑布泉 ,在縣有二。一在縣東南百里施臺寺,一在岝峉山三丰洞前。

龍女泉 在縣白崖山前西峰。山有三石竅,泉湧其中。世傳元時有龍女見像於無聞禪師。黃龍泉 ,在縣西二十里。

黑馬泉 在縣西二十里。泉自山腰橫出,與漢江通,水之清濁因之。

龍泉 在縣北三十里

五海泉 在縣西北十二里。中有五泉,五鍋覆之。

大泉 在縣北五十里龍泉寺旁,水澄如鑑。「雞鳴泉 」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相傳昔有神雞,晨夕鳴於泉內。

三潭 在縣白崖山。崖前流泉倒瀉於下,瀦為三坎。

裕州

方城山 在州東北四十五里。《左傳》楚屈完對齊桓公曰:「楚國方城以為城。」 即此。昔置方城縣,蓋因山以名也。考竹山縣亦有方城山,然杜預註「山在葉縣南」 ,則此山是。

七峰山 在州北三十里。上有七峰列峙。泉白山 在州北四十里,與七峰山對峙,山頂有泉,從石隙中流出,約三里許,望之如瀑布。黃石山 在州,一名小武當山東北五十里。吳葛懸昇仙於此,有仙翁觀、昇仙閣。山之東有青龍潭,西有白虎峰,南有火精嶺,北有真龜洞。東有硯山,出硯石最佳,見《硯譜》。山巔有真武廟。牛心山 在州東北五十里。其麓有蘭香岩,云「杜蘭香修真之所。」 又有杜隱士亦隱於此。大乘山 在州東南四十五里,有普岩寺,下有石佛洞。汝寧繆光修真於此。其西麓為小乘山,有普照寺,一名小乘寺,今廢。

興龍山 在州東八十里,有石巖,巖下有龍巖寺。又西為佛洞,東有石佛寺。

中峰山 在州東七十里。吳一和隱居其中。寶泉山 在州北六十里。上有甘泉,水噴如珠。宋建普濟寺。

當陽山 在州北三十里。下有滑石洞,洞產滑石,自明失其所在。

青山 在州北九十里,連魯山縣界。

羅漢山 在州西三十里。杜羅漢坐化於此。山巔建塔,刻羅漢像,禱雨輒應。

歷山 ,在州西北三十里。《清河》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