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8 (1700-1725).djvu/7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波炙而至,月餘而畢,其功已觀成矣。不測之神,儼然 閈閎牖闥,金鋪綺疏,棟梁楹桷,虹盤蠖屈,輪奐豐蔀, 無以尚之。嗟夫!變旱苗,成嘉穀,神之施也如彼;闢邃 谷,建廟食,公之報也如此。共濟其美,莫之與京。雄辱 為公之從事,十有三年矣,文學淺深,亦盡知之矣。一 旦以斯見請,故不敢竊多溢之美,惟冀伸無愧之辭。 稟命揮毫,直書其事,勒於翠琰,垂之來代,永遠彌芳。

《重修淮瀆長源公廟記》
路振

臣聞「山川之氣,絪縕而交感,故風雨時至而煦育彰 焉;陰陽之化,磅礡而無跡,故肸蠁相應,而神明生焉。 若夫積厚成功,利物而不窮;靈長毓粹,曠世而流光。 祀典以興,其來尚矣。昔者鯀堙洪水,績用弗成,下民 由其昏墊,明禋以之匱乏。」帝媯行巡狩之禮,始秩群 望;夏禹除懷襄之害,首奠大川。安流載融,善利斯積, 潤下之德,既冠於九疇;視侯之爵,乃崇於四瀆。《周禮》 著浮沈之祭,秦官修泮涸之儀。壇坎既嚴,方幣亦異。 兩漢而下,舊章彌縟。茲蓋王者崇稼穡之本,防災沴 之興,將以庇民於太熙,儲祉於豐歲,未有不重山川 之祀,賁神靈之宇,以延乎蕃錫者也。若乃觀濫觴之 跡,稽神化之方,東瀆比於長圍,大淮稱為「奧府。」始經 營於赤位,終請幫助識別此字。漫于炎野。晦明不爽,自通朝夕之潮; 化產兼包,靡容汾澮之惡。故其𣽂淪浩蕩,湍流迴直, 蘊蠙珠而不耀,指鯷海而迅征。靈氣所憑,廟貌斯顯。 惟物應之盛者,故能宅高明之麗;陰騭之大者,故能 歆優裕之享。幽贊之道,今古如一者,其惟長源公乎? 若夫崇封奠獻之禮,冠冕服章之度,禦災捍患之力, 發祥震怪之符,是皆紀在策書,不煩述也。崇文廣武 感天尊道應真佑德上聖欽明仁孝皇帝受元符之 七載,既覲東后而登岱巘,飭秋駕而巡冀壤。上封展 寀,躬接乎萬靈;頌祇育穀,虔修乎明祀。人神訢合,符 瑞並至,庶徵時若,寒燠由是不愆。厥壤可游,雲露以 之流潤,禮節興而風俗茂,刑辟措而生齒繁,家有絃 誦之聲,人知洙泗之教。昆蚑咸遂,忠厚之化行;疵癘 不作,生成之德著。以至靈官降於永夕,諄誨通乎吉 夢。祗見真祖,親接緒言,識寶系之綿長,飲瓊液之甘 潤。於是卻拱璧而進道,嚴葆衛以朝真,躬款鬱華之 庭,虔展罽壇之禮。鴻儀有赫,丕應遝臻,瑞景藹於三 辰,祥輝發於九井。回蹕睢陽之奧壤,「觀風藝祖之舊 邦,浚發德音,懋建京邑。格太宮而祼鬯,陟泰壇而升 燎。湛恩溥洽,丕冒於八荒;星郵四出,遍告於群祀。而 嶽鎮海瀆之望,愈嚴飭矣。」先是長淮公廟在桐柏縣 之西南,地方湫隘,淵流沮洳,伏牛之潦洊至,射隼之 墉屢毀。開寶中,太祖皇帝遣使臨視,徙其地焉。巍山 峙其前,長淮盪其後,「叢楹畢構,連觀相望。彼都人士, 嘆其𤕤塏。歲月滋久,棟梁斯撓。守臣率職,不敢遑寧。」 驛書上聞,中旨隨降。翌日,詔入內殿頭白崇慶率翰 林畫工圖宮室之狀,八作大匠定營繕之制,發唐、鄧、 許、潁屯兵,以給其役。又詔「前桐柏令周憲,即山度材, 楩柟杞梓,塞川而下。官不嚴而治,工不戒而備,事無 愆期」,人有餘力。繚垣屹立,回廊四合。雕甍高映,邈倒 景而上千;崇扉洞開,列方軌而並進。夫制作之盛,邦 家之壯觀也;報降無爽,神靈之善應也。宜其享豐懋 之福,協蕃昌之兆,降祉於萬祀,保民於無疆者也。下 臣受詔,茂揚成績。辭不逮意,何以贊《斯干》之謠;言媿 無文,豈足彰輪奐之作?孤奉綸旨,徒竭斐辭,燥吻怔 忪,直書梗概云爾。大中祥符七年十一月十日記。

《南鄉太守碑》
歐陽修

晉《南鄉太守碑》,不著書撰人名氏,題曰《宣威將軍南 鄉太守司馬府君紀德頌碑》云君諱整,字孔修,太宰 安平王之孫,太尉義陽王之子。按《晉書》,宣帝弟曰安 平獻王孚,孚次子曰義陽成王望,望第三子隨穆王 整。先望卒後,武帝分義陽之隨縣封整為王,諡曰穆。 整以泰始三年自南鄉太守徙南陽,而南鄉人共立 此碑,今在光化軍,軍即襄州穀城縣之陰城鎮。按《晉 志》不列南鄉郡,據此碑所載縣令名氏,有武陵、筑陽、 丹水、陰城、順陽、析六縣,此蓋南鄉郡所治也。《晉志》但 云南鄉魏時屬荊州,武帝平吳,改為順陽郡,而不著 順陽治所興廢屬縣之名,而獨此碑可見也。又《整傳》 但云「整歷南中郎將,封清泉侯,薨贈冠軍將軍」,亦不 言其為宣威將軍、南鄉、南陽郡守,皆其所漏略也。

《鄧州謝上表》
范仲淹

臣某言:「伏奉制命,授臣給事中,依前資政殿學士知 鄧州軍州事,已禮上訖。鎖闈清品,穰都善地,處之甚 重,惴然若驚。臣《中謝》。竊念臣志意本微,才力素寡,始 干及親之祿,俄有得君之遇。啟沃無隱,出處惟命,持 一節以自信,歷三黜而無悔。頃以氐羌犯塞,朝廷旰 食,起臣思過之地,授臣禦戎之策。往罄死力,敢圖生」 還。夙夜一心,首尾四載。僅免輿尸之禍,終無克敵之 勳。一旦召還,五章陳讓,惟求守塞,不敢入朝。再煩詔 音,促登樞右,改參大政,俾竭微才。「革姑息之風,則謀 身者切齒;尚循默之體,則愛國者寒心。退孤上恩,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