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99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去。而西羌征兀聲延,以其族萬人來降。黃河始決曹 村,既築靈平,復決小吳,橫流五年,朔方騷然。而今歲 之秋,積雨彌月,河不大溢。及冬,水入地益深,有北流 赴海,復禹舊迹之勢。凡上所欲,不求而獲,而其所惡, 不麾而去。天下曉然知天意與上合,庶幾復見至治 之成,家給人足,刑措不用,如咸平、景」德間也。或以問 臣軾:上與太皇太后安所設施而及此?臣軾對曰:「在 《易》·《大有》上九,『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孔子曰:『天之所助 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 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今二聖躬信順以先天下, 而用司馬公以致天下士,應是三德矣。且以臣觀之, 公,仁人也,天相之矣。『何以知其然也』』?」曰:「公以文章名 於世,而以忠義自結於人主,朝廷知之可也;四方之 人何自知之?士大夫知之可也;農商走卒,何自知之? 中國知之可也;九州八蠻,何自知之?方其退居於洛, 眇然如顏子之在陋巷,纍然如屈原之在陂澤,其與 民相忘也久矣,而名震天下,如雷霆,如河漢,如家至, 而日」見之聞其名者,雖愚無知,如婦人孺子;勇悍難 化,如軍伍異域;以至於奸邪小人,雖惡其害己,仇而 疾之者,莫不斂衽變色,咨嗟太息,或至於流涕也。元 豐之末,臣自登州入朝,過八州以至京師,民知其與 公善也。所在數千人,聚而號呼於馬首曰:「寄謝司馬 丞相,慎毋去朝廷,厚自愛以活百姓。」如是者葢千餘 里不絕。至京師,聞士大夫言,公初入朝,民擁其馬至 不得行,衛士見公擎跽流涕者不可勝數。公懼而歸 洛。遼人、夏人遣使入朝,與吾使至塞外者,必問公起 居,而遼人敕其邊吏曰:「中國相司馬矣,慎毋生事開 邊隙。」其後公薨,京師之民罷市而往弔,鬻衣以致奠, 巷哭以過車者,蓋以千萬數。上命戶部侍郎趙瞻、內 侍省押班馮宗道護其喪歸葬。瞻等既還,皆言「民哭 公哀甚,如哭其私親。」四方來會葬者蓋數萬人,而嶺 南封州父老相率致祭,且作佛事以薦公者,其詞尤 哀。炷薌於手頂以送公葬者凡百餘人,而畫像以祠 公者,天下皆是也。此豈人力也哉?天相之也。匹夫而 能動天,亦必有道矣。非至誠一德,其孰能使之?《記》曰: 「惟天下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 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 贊天地之化育矣。《書》曰:「惟尹躬暨湯,咸有一德,克享 天心。」又曰:「德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或以 千金與人而人不喜,或以一言使人而人死之者,誠 與不誠故也。稽天之潦,不能終朝,而一線之溜,可以 達石者,一與不一故也。誠而一,古之聖人不能加毫 末於此矣,而況公乎?故臣論公之德,至於感人心,動 天地,巍巍如此,而蔽之以二言,曰誠,曰一。公諱光,字 君實,其先河內人,晉安平獻王孚之後。王之裔孫征 東大將軍陽始,葬今陝州夏縣洓水鄉,子孫因家焉。 曾祖諱政,以五代衰亂不仕,贈太子太保。祖諱炫,舉 進士,試祕書省校書郎,終於耀州富平縣令,贈太子 太傅。考諱池,寶元、慶曆間名臣,終於兵部郎中、天章 閣待制,贈太師、溫國公。曾祖妣薛氏、祖妣皇甫氏、妣 聶氏,皆封溫國太夫人。公始以進士甲科,事仁宗皇 帝,至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始發大議,乞立宗子為後, 以安宗廟。宰相韓琦等因其言,遂定大計事。英宗皇 帝為諫議大夫、龍圖閣直學士,論陝西刺義勇為民 患,及內侍任守忠奸蠹,乞斬以謝天下,守忠竟以譴 死。又論濮安懿王當準先朝封贈期親尊屬故事,天 下韙之。事神宗皇帝為翰林學士、御史中丞,西戎部 將嵬名山欲以橫山之眾降,公極論其不可納,後必 為邊患,已而果然,勸帝不受尊號,遂為萬世法。及王 安石為相,始行青苗、助役、農田水利,謂之「新法。」公首 言其害,以身爭之。當時士大夫不附安石,言新法不 便者,皆倚公為重。帝以公為樞密副使,公以言不行, 不受命,乃以為端明殿學士,出知永興軍,遂以留司 御史臺及提舉崇福宮,退居於洛,十有五年。及上即 位,太皇太后攝政,起公為門下侍郎,遷正議大夫,遂 拜左僕射。公首更詔書以開言路,分別邪正進退其 甚者十餘人。旋罷保甲、保馬、市易,及諸道新行鹽鐵 茶法,最後遂罷助役、青苗。方議取士,擇守令監司以 養民,期於富而教之,「凜凜乎嚮至治矣。」而公臥病,以 元祐元年九月丙辰朔,薨於位,享年六十八。太皇太 后聞之慟,上亦感涕不已。時方祀明堂,禮成不賀,二 聖皆臨其喪,哭之哀甚。輟視朝,贈太師、溫國公,襚以 一品禮服,諡曰文正,官其親屬十人。公娶張氏,禮部 尚書存之女,封清河郡君,先公卒,追贈溫國夫人。子 三人:童、唐皆早亡,康今為祕書省校書郎。孫二人,植、 桓皆承奉郎。以元祐二年正月辛酉,葬於陝之夏縣 洓水南原之晁村。上以御篆表其墓道曰《忠清粹德 之碑》,而其文以命臣、軾臣蓋嘗為公《行狀》,而端明殿 學士范鎮取以志其墓矣,故其詳不復再見,而獨論 其大概。議者徒見上與太皇太后進公之「速,用公之 盡,而不知神宗皇帝知公之深也。自士庶人至於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