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0 (1700-1725).djvu/1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龍泉觀井 」 在棣花鎮。

泉山泉 在《泉村集》。集之西山,曰泉山。自首迄尾,計二十餘處。其最佳者三:一在上寺之西麓,一在玉皇廟後,一在下寺之左寇家村。此泉尤奇,山足石上,一穴天成,約容三四斗,四周無隙,而水常滿,雖大旱不涸,供一村之用。餘猶瀉注大河,且味甘,羙權之重於他水。泉村之得名以此,土人習而不察。李曰棟聞名物色得之,有詩「魚觀潭 」 ,俗訛為魚姑臺。西北去泉村二十里曰乾溝。溝北有山曰「楊十萬山」 ,山下一穴,大如斗,有泉出灌大河。每穀雨時,有魚出焉,百千萬頭擁擠而行。山上石無大小,悉有異態,間有怪石,色似太湖,又有聲清越者,似靈壁,但不可多得。李曰棟尋幽至此,得佳石,作《山石行》。

楚水 出州楚山,有兩源,下流相合,入於丹水。丹水 出州竹山,東流入河南界。沛公圍宛,定南陽,至丹水即此。按《州志》,丹水即州河,亦名丹江,源出息邪澗。今秦嶺昌黎祠下,舊稱竹山,以山多竹故也,即秦嶺第九山名。李秀卿次第天下名水二十種,以武關西水為第十五種,即丹水也。其中出丹魚,得者多壽,故名。東南入漢江。伊水 ,源出州西熊耳山,流入洛。

洛水 ,源出州蒙嶺下。

金井水 ,源出秦嶺,納東西牛槽嶺諸水,以達於漢、唐之漕河。

西巖溪 在仙娥峰下。昔可通舟,即宋王禹偁、裴大亮輩賦詩處。

月兒潭 在州東一百一十五里。水圓似月,有巨石難通舟楫。崔湜謂「可通輓輸」 ,即此。明萬曆中,丹水漲,砂擁潭平,舟楫自是大通。按《州志》:「在州東一百一十五里。」

東銀廠溝  、蒲田溝  、原科溝。

《琴池溝  》。《蝟坡溝  》。《打熊溝》。

廟溝  南計家溝  、「時家溝。」

流嶺溝  、冷水溝  、「太平溝。」

麻池溝  。解板溝  、蒿坪溝。

椒原溝  、西仙人溝  。乾溝。

倒插溝  、白溝  、汪溝。

蒲岔溝  、《北香溝  》《老虎溝》。

石槽溝  、閻家溝  、胡家溝。

韓家溝

鎮安縣

車輪山 ,在縣南二十五里。

天書山 ,在縣北八十里。宋寇準得天書於乾祐山,即此。

夢谷山 在縣境,四時雲霧蒙覆。

重巖山 在縣境,巖谷重疊,望之無窮,故名。賽秦嶺 在縣境,高聳過於秦嶺。

聖燈崖 在縣南一百五十里雲蓋寺側。相傳,遇良夜,輒見一燈出崖畔,俄散七八,既復合一。花水河 在縣境,河中有石磴數十級,水激則浪滾如花。

鎮安河 在縣境

乾祐河 在縣境,因舊縣得名。

雒南縣

呼雷山 在縣南。每雨雲,先覆其上而雷鳴。狀頭山 在縣西南之河外里許。城外諸山無如其雄峙者,故名。三靈侯廟在巔際,東支平直,為邑之近。案,陳令應顯建三塔於其上。

鳳凰山 :蓋本縣之賓山也。秀峙屏列,有迴翔之態,俗名「馬鬃山。」

龍山 在縣南。李令燦建塔於其上。

峰陵山 水口外突起此山,孤峰尖圓,特立無依,西瞰邑城,亭亭華表,大於風氣有裨云。「兌山 」 先縣治在故縣,此山正當其西,故名。雄阜高橫,邑東之大觀。明嘉靖中,有道流衍純者,改名「九龍山。」

茶臼山 在縣南。山巔石齶齒,齒有臼二三,可受水數升,口圓底剡,受杵處光潔澤滑。相傳仙人搗茶其上。

陽虛山 ,在縣西北一百里。相傳倉頡造書處。其前有黑潭,潭上有「古」 字,不可辨。

元扈山 ,在縣西北一百里。世傳黃帝時,有鳳銜圖至此。

書堂山 在縣境,邑之主山,北望太華,南俯商、鄧諸山。後有二洞,深邃不可入,傳「獵鹿者聞其中書聲琅琅然。時大雪,見桃花爛熳如春,以刀識其樹而去。復求之山樹悉有刀痕,讀書聲不可聞矣。」 或傳「張子房讀書處。」 山之陽有萬壽宮,明真人孫碧雲藏修處。

「寶山 」 ,即今故縣之「北山」 ,上洛舊址也。山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