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0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四百八十四卷目錄

 汝州部彙考四

  汝州風俗考

  汝州祠廟考

  汝州驛遞考

職方典第四百八十四卷

汝州部彙考四

汝州風俗考         州志

本州

《史記》云:「汝、潁多奇士。」

《舊總志》云:「伊川游宦之邦,道德漸涵者眾。」 《方輿勝覽》云:「士尚端慤,民甘勤勞,有巢、由、清風之節。」

《風土記》云:「士為道德性命之學,民有絲絹綢絁之富。」

《宋地理志》云:「墾田不廣,民多財賦,亦由儉嗇而然。」

令狐相如《讀書菴記》云:「山川清遠,土壤膏腴,得天地中和之氣為多,故人物知名者間出,而風俗亦庶幾近古云。」

汝人生多質朴,不喜奢靡,且忠勤事上,可以義激。士喜文學,敦禮讓。民無他業,惟稼穡是務。元旦節拜祖先畢,即出拜親戚師長鄉鄰,五鼓飲柏葉酒、椒酒,以示延年之意。

元宵慶燈節,老幼酒食相饗,鐃鼓喧闐,謂之《賀太平》。

清明前即拜掃塋墓。至日士夫野人挈榼提壺、問柳尋花,名曰《踏青》。

端陽節,各插帶艾葉,泛菖蒲、雄黃,酒門插虎符,繫五色絲,如《風俗通》所傳。

《六月六日曝書曝衣物》。

七月七日,俗尚《乞巧》。

中秋,陳瓜果拜月下,聚老幼夜饗以伴月。重陽糕菊相餽。士大夫多有倣登高遺事者。十月朔日下元節,為紙錢冥衣以祀先人,以示歲時不忘之義。

臘月八日,為飯,雜諸果,名曰「臘八粥。」 間有好施者為之,以給路人。

魯山縣

士多椎魯之習,民餘質朴之風。近因蓄薄而用侈,漸至業廢而室窘。雖然,忠厚之遺,尚未失也。《郟縣》

《舊志》,稱「郟人之性多秉陽明,音重言直,忠勤事上,可以義激而順應。士喜文學,敦禮讓,民無他業,惟稼穡是務。大約士各謀其身家而不植黨,民務勤於農桑而不健訟。人知有道義之可貴,而乞墦媚竈之行,士人恥而不屑為。金錢之多,輿馬衣裘之美,有者不敢誇於人,而旁觀者亦不以為羨。慕。朴而愿,猶有古之」 遺風焉。二十年以來,不無小變矣。儒服者,矜奔競之能,笑恬退之拙,艷擊鐘,鄙縣磬,名節微而議論無所砥定。市井之民,趨效者如騖,識者有江河日下之憂焉。數年之間,潛移密轉,氣動灰飛,似又一小變。凡程、朱之書列於市肆者,卷帙無多寡,靡不售。鄉塾之購小學者踵至,書賈應之常不給,貴義賤利之幾已萌芽於聲希味淡之中矣。長民者察其美惡盛衰之端,而謹其所好尚以導之,擇師儒,興學校,下徐孺之榻,卻陽鱎之進,譬之因丘陵以為高,成功必倍,何患乎郟俗之不至於道也。

寶豐縣

士習朴實,不事矜飾,容貌言動,率皆陋約,對人言或倉卒鄙俚。著衣忌華美,蓋過質而少文也。貧惟閉門拙守,寧甘饑寒,恥於干人。凡民有驕富不尚禮義者,即不與容節,會飲不與共席,即共席亦不與之言。若鄉有修行好義之民,雖貧無衣食,陋居山林,見者必加殊敬。其有孝行卓異之子,節烈冰操之婦,眾口同詞,薦之有司,恐至沒善也。婦人非至親,不相往來,不輕見容,苐婚尚論財,喪則張樂燕豐於祭,為不近古。然知禮之士頗多,未可以一概論也。

伊陽縣

士庶恥欠國稅,從無逋糧,忘私急公,伊民有焉。伊處山陬,故生人多朴,或士或氓,言語行事,率多直戅無矯飾,雖《雀角》狀牒,亦鮮無情之詞。縣域之內,牛驢夜逸,鮮有失者。即鄉村之間,繩樞籬牆,不戒不虞,風殊近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