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0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考證

勇知方,政教允多。三公之績,勒於貞石。後賢戾止,庶

幾思繹。官非郵傳,政在精勤。食祿居位,請視斯文。

《郟縣建題名塔記》
王尚絅

嘉靖庚寅年,皋蘭陳侯範奉命令郟。既年,廟學煥如, 間視科貢之名,榜題於堂。侯謂教諭白君珍、訓導陳 君棫、孫君琰曰:「名榮顯世礁」「塔斯永。」是烏足以昭前 式後耶?爰礱《石問》,記于蒼谷王尚絅曰:「誼關風教,無 乃闕典與?」觀斯舉也,則知侯詎惟善政焉爾矣。夫士 者,民之秀也;教者,政之先也;學校者,有司之急務也。 惟盛變哀,化機攸繫。繄古考斯,邈乎時已成周。制官 教備,得人獨盛。郟自春秋來,文武風節,政事勳烈,鏗 鍧炳煥,後先輝映。粵漢以下,或以德行、以道藝、以賢 良、以孝廉、以茂才、明經諸科法各為殊舉於嵩麓、汝 崖之間者,彬彬如也。代有名臣,義不絕書。顧兵燹之 餘,無考者慨亦多矣。惟我朝敷政立教,崇儒越古。自 洪武己酉詔郡縣立學,自庚戌詔開科取士,所謂正 途。三年大比,鄉校呈其文藝於春官,又舉其最者進 于大廷,名曰「科」,恐滯也。貢以疏之,歲薦其秀者,升諸 太學,名曰「貢。」維此學校,自癸酉幾五十,試舉者三十 有八人,內第進士者八人。貢自己丑四十餘歲,應薦 者七十有七人,援例者三十三人。稽故典彙次書之。 書科制也。書甲子,紀時也;書字,崇之也。書其經道以 致用也;書其子或孫,世德也。書仕有詳略,歷履殊也。 書有闕者,無據也,俟知者也。書虛其下,嗣刻之也。其 有不于是階身而為名賢者,如李公希顏,博通經史, 洪武初,用薦手書,徵為左春坊贊善大夫,進講經筵, 立朝巋然,望隆海宇,所著有《學庸心法》。亦有為名宦 者,如王公佐辟舉,歷官御史、太僕少卿,載在《史臣志》。 茲主科貢,名故不及,義不可泯,特書表之。事竣,樹於 堂下,左者書科,右者書貢。諸士昕夕陟降目睹,將不 有勸懲之道耶?永示世世,抑非文獻之徵耶?嗚呼!生 而不用,君子以為不幸,故疾沒世而名不稱。登斯名 者榮矣哉!穆叔氏論不朽必曰「德與功」,言匪榮焉已。 進修者其謂斯何?凡今在學之士,顒顒卬卬,挺然儁 秀,必有焯爍聞望,而永終譽。如《卷阿》「振鷺」之美者。斯 無負聖朝養士之恩。賢侯作新之舉云。

《郟縣贊善李先生祠堂記》
孫漢

國初,以道學著稱,徵弼文教,終遂隱德者,則聞有愚 菴李先生焉。先生生於中州,余生於江南,世歷數遠, 聞而慕之,則以意象焉,先生之真跡罔聞也。嘉靖癸 未,余奉命守汝,遍觀先民遺跡。比至,郟前四川參政 蒼谷王公延講先生出處大略,且曰:「某地有先生墓, 墓有祠,某所創也。吾子好古,敬先哲,得無敬先生?」余 乃拜先生之墓,見壤樹整列,而祠宇飾焉。歎曰:「汝墳, 古之遺俗也。俗不必變,惟其人。不有愚菴,孰開蒼谷? 不有蒼谷,孰新愚菴?」蒼谷嘗以祠墓事囑余人傳書, 涉而不果者二年。越乙酉,蒼谷以舊銜領陝西路參 政,且行矣。郟大夫當塗縣孫公昺、學諭白君珍,率義 社數輩,致幣請志。余晚生少文,而慕「先生之義則切 也。」遂按狀以述。先生郟人,姓李氏,諱希顏,號愚菴。幼 嗜學,師宗聖道,博極群書。元季不仕,隱居自適,若將 終身。洪武初,太祖高皇帝聞其賢,以手書徵為青宮 侍從,延教諸王子。先生師道嚴毅,教諸王子與齊民 同法。諸王子弗率教者,或擊以筆管,帝拂其額怒。時 仁孝高皇后在御,問所授何書,帝曰:《虞書堯典》。高皇 后正色曰:「惡有以堯舜訓爾子,顧怒之耶?」帝笑而止。 授左春坊贊善大夫,經筵日講,多所諷悟,中外依望。 然性介寡合,於時多忤。不幾年,致仕歸。有二子焉,服 耕以養,歲久不給五口,廬巷蕭然,卒以窮死,乃葬是 墓。墓在下塔亭南若干里,其生年死月,字表缺焉,蓋 不可考矣。嗚呼,惜哉!先生氣節疏簡,不以窮達累心。 其在師保,則以道自任,而雅有禮容。及其歸田也,野 服行謳,而散逸自任。嘗戴笠而服緋袍,或笑之曰:「戴 者本色,服者君賜也。」其落魄有如此者。所著有《大學》 《中庸心法》等書,學士傳之。其諫草詩文雜製,皆逸漫 不收,是其略也。初,先生之卒也,朝廷猶給戶徭,捐其 丁役,生死可急,故墓道不毀。厥後官司罔恤,二子流 落宛、鄧之間,而墓始荒穢,歲沒於民,所餘僅塋壙耳。 正德壬申,蒼谷公歸自山西,過先生墓,為之愴然曰: 「是先生歸骨處也,乃至是耶?子思不作,而軻慕之,某 有意焉。若是,某亦有罪焉。」已乃與邑中耆民謀購所 沒卒,得原址。爰集義社,營建祠堂三楹,置左右廂,積 石環塚,樹碑而表之。周垣樹柏,森若蒼谷之力也。郟 君又從而增葺之。於是門廡、堂宇備,而可以妥先生 之靈矣。漢不佞,且無助於祠墓,而文祠之助,漢安得 而辭之?遂為記。

《郟縣蒼谷先生讀書堂記》
失名

蒼谷先生王公,卒既十年。嘉靖壬寅,邑師生以公生 平淑履,道學淵源,請撫按提學檄有司,春秋奉祀於 鄉賢祠,「敦聖朝崇儒重道之典,慰後學景仰師範之 心。」維時父老門人,復得請顓祠以祀之。余亦嘗躬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