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1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孤貧墳

道紀司

僧綱司 。長安、咸寧兩縣僧道司隸焉。

預備倉 在縣治西南,內三厫十一楹,中建神祠,門南向。明萬曆間,知縣戈大本又設「社倉一十三所,每倉置社長一、社副二,以義民為之。分貯額穀,春給秋徵,率以二分行息。立法之初,非不稱善。厥後胥役收放,因緣為姦,逋則分任其耗,償則私侵其息,子母數不相當,額穀日見消耗,雖有簿牘之報,總虛籍耳。甚至」 民不願領。且增息強給。企取盈數。究至官民兩困。卒罷草廠 無定所。聽上轉移。

外州縣

咸陽縣治 在城內西北。明洪武四年建。大門三楹,門內東寅賓館三楹,土地酇侯祠三楹,收糧房三間,儀門三楹,中戒石亭、正堂五楹,抱廈一間,堂東庫樓一座,吏、戶、禮三房,房後馬廄二十間。知縣江山秀創建,堂西兵、刑、工三房。南為犴狴大門,左右旌善、申明二亭。縣宅在正堂北。縣丞署 在正堂東。

典史署 在正堂西

東察院 「在縣東,明洪武四年縣丞孔文郁建。」 西察院 「在縣西,明正統六年知縣王瑾建。」 南察院 「在縣南,明萬曆元年知縣賀愈建。」 司署 在縣西逓運所。興平縣治 ,在城內東南。元至正十二年建。明洪武十二年知縣沈訥、成化知縣王琮、嘉靖「知縣郭孔完相繼增修。」 中為正堂,前為王道坊,為喜中樓,為儀門,為戒亭,左右為六房,後為五喜亭,都御史陳講、少卿李鳳毛《記》。「為可為堂」 ,為敦仁堂,先是知縣朱文地震後修。醴泉。劉永興、平吉來獻「記。」 申明亭在縣左,旌善亭在縣右,知縣章評修,今圮無存。儀仗舊在工房內,知縣章評遷於琴堂右。蕭曹祠舊在獄內西,知縣章評建於琴堂左,有記。獄舊在縣門內東,地震頹敗,知縣章評修於儀門外西,取肅殺也。今在儀門內。東庫在蕭曹祠後,知縣章評修。鐘鼓樓舊在縣前,知縣章評改於東南城上,聲徹四野。「可做園」 在王道坊右,真儒堂後。知縣章評以為種蔬圃以給公用,取咬菜根意也,故曰「可做」 云。今廢縣丞署。

典史署 在東西

預備倉 舊在縣署南,地卑濕頹圮,知縣章評修於寶寧寺後。高其繚垣,堅其厫宇,今仍舊址。僧會司 在寶寧寺,有鐘樓,寺僧題曰「景陽樓。」 冉曾《記》,知縣章評重修。

道會司 在開化觀內。有喜幸堂,即鄉約會所。道士張《演虎》、耆民王股重修。

陰陽學 在縣前

醫學 在縣前。俱知縣章評建,今俱廢。

察院 在縣署東。知縣沈訥建,知縣王琮增修。布政司行署 在縣署東。知縣沈訥建,知縣王琮增修。今廢。

按察司行署 在縣署東南向北,今為「南司長寧分司署 」 ,即古長寧驛也。傾頹則與武功縣合修。

西司署 在縣治西,南向北。

養濟院 舊在縣治東南,狹小不蔽風雨,孤老僦賃以居,今移於預備倉左右,人各一舍,濟其飢寒,醫其疾病,葬其死亡。

臨潼縣治 在城南,明洪武二年建,弘治癸亥重修。嘉靖甲辰,知縣李裔芳改修,視昔增倍焉。其制:大門上建鼓樓三間,儀門三間,左建酇侯及土地祠。右舍名思,以祀先令之有功德於民者。今為關帝廟。內戒石亭。大堂五間,前接捲棚。堂右為庫藏,其下為六房,東西相向。後堂五間,儀門右為獄,獄之南為倉。門外酇侯祠前為「寅賓館」 ,知縣馬民牧所創建也。知縣宅在大堂後左。大門外則「旌善亭」 居左,「申明亭」 居右焉。縣丞衙 在大堂右。

主簿衙 在縣丞前,今改「馬房。」

察院 在縣東

布政分司署 在察院東。

東府廳署 在縣左

按察司行署

西府廳署 今俱廢

陰陽學 在縣治北

醫學 在縣治東

僧會司 在吉祥寺

道會司 在城隍廟

預備倉 在縣東,右為草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