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星原 在五臺山石洞南三里。
「北陸原 」 在石川河東南。
鸛鵲谷 在州南三里。即漆沮交投處,俗名「岔口。」
奇峰洞 ,在三石山麓。洞滴冰成泉,曰「天漿。」 上木門 、中木門 、下木門 ,在高山北十里,山坡相去各三里,今無門。
尹師澗水 ,澗在五臺山北五里,舊有羽士尹師宅,故名。自澗過城東,經五臺山,至乳山下合沮水。
沮水 在州西門外。自宜君界來受諸水,至州南三里,會漆,入石川水。喬世寧曰:「關中言漆沮者多異,惟耀州之漆沮,在灃、涇之下,正與《禹貢》合。」 考《雍錄》,辨雍地四漆沮甚明。
漆水 在州東門外,自同官界來,入沮水。按《一統志》「源出扶風古漆縣西北。」
濁谷水 ,出州西北甲池堡南馬鞍口。南流二十里為寶泉河,又南為涼泉河,又南至三原樓底河,又東過張村,分數渠灌田,至唐村無復河道矣。
清谷水 ,一名「清河」 ,出州西北石門山麓,南至小丘合環河。
環河 自大唐山,經金圭、車蓋二山,東南與清谷水合,南流經三原,東至相橋,入石川河。澗谷河 ,出州西北孝義鄉焦砦村,水清見石子,俗又名「見底河。」
申家河 在澗谷河東南。
魚池河 在申家河東南。
趙氏河 ,在魚池河東南。
楊秀川 。宜君水 。鄭川 。大峪河。紙房河 。姚谷川 。姚谷河 。石嘴河。府西河 。偃頭河 。胡思泉 。錦陽川。梁家泉 。石川河 。北陸川 。薄臺川澤多泉 ,在薄臺川南。
溫泉 ,在薄臺川南,冬不冰,魚大者滿尺。《同官縣》。
金山 在縣西北
虎頭山 在縣西。狀若虎踞,故名。巖下有水,清湧不竭,流引縣治中。
濟陽山 在縣西
嶂山 在縣西。以上三山皆為邑城所附。龍蟠山 在城東,狀蜿蜒如龍,與虎山對峙。西高山 在縣北三十里。
北高山 在神山峽北十里。《長安志》:「層峰秀出,巔有女華神祠,每大風雷,多從華嶽至此。舊傳華嶽女君在此,人因立祠,每旱禱多應。」 山之北,入宜君境。
馬蘭山 在縣北二十里。即都尉張光戍守地。女迴山 ,在縣北四十里。相傳孟姜女負夫骸回經其下,追兵將至,《山迴》遮之,因名。
潤山 ,在縣西北十里。中有一石,每潤則雨。一曰「聖水山。」
文王山 ,在縣西六十里。上有文王廟,與武王山相峙。
飛仙山 ,在縣南二十里。中有石洞,為「稚川仙蹟。」
鰲背山 在縣東二十五里。岡巒狀若鰲背。武王山 在縣西,有武王廟。
白馬山 在縣西南,有白馬廟,南入耀州境。三泉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與耀州將軍山接。兔窩嶺 ,在鳳凰原南。
金牛嶺 在兔窩嶺稍南。《通志》云:牧兒遇虎於此,會牛與虎𩰚,牧兒得免。秦王親射虎嶺上,獲之,因名其嶺。
神山峽 在女迴山東,其峽路通邊,甚為險阻。鳳凰原 在飛仙山南。
烏泥川 ,在縣東北十五里。出車挽溝,合漢井水,東流入蒲城境。
小石盤川 在縣北四十里。循馬攔山合大石盤川東流入宜君。
銅官川 自縣北五十里來。《水經注》曰:「銅水出祋祤城東北,西南流經同官,謂之同水」 ,即《禹貢》沮水之原。合慈馬諸川,經縣北子午嶺,受榆谷水,南流與漆水合。
雄同川 在銅官川南
雷平川 在雄同川西南,又西南入耀州境。二水歲溢而善崩,甚為城患,且終縣境,無灌溉利。哭泉 ,在縣北境。相傳孟姜女負夫骸骨哭之,泉湧出。
方泉 在縣中濟陽山下,甘洌異常,宜酒宜茶,邑人咸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