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3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平里包伏溝田,東界盩厔分導。清化時有水訟。清湫河 ,在縣東二十五里。

教坊河 在縣東。以上諸水,頗資灌溉。俱并見《山川考》內。

「井田渠 」 、橫渠張夫子所濬,年久堙塞。康熙八年,知縣梅遇溯流窮源,尋其故道,募工造橋渡水,廣為溝洫,遂復東西二渠,約可溉田數百頃。甯曲渠 在縣東,其地俱係沙石,不能鑿,居民艱於食水。水源甚小,僅可給村堡之用,旱則絕流。康熙八年,知縣梅遇捐俸募工,鑿石開圳,穿高阪地使深,以通水之來路,其流遂浩蕩洋溢。自甯曲以上,為居民食水,不許溉田。甯曲以下,約可溉阪下之田數百頃。又於本縣西磑里半山之上,尋有水源,亦捐俸募工鑿石開導,長引通流,可溉田百頃餘。又潭谷口至槐芽開渠一道,可灌田三百頃。

麟遊縣

五龍泉 在縣西北二里。居民資汲。

醴泉 ,在縣西五里。俱并見《山川考》內。

汧陽縣

汧河 ,源出岍山,東南至寶雞入渭,可資灌溉。并見《山川考》內。

暉川河 自馮坊里南入汧河。

天池溝 在縣東五十里。旁有長渠,引水入城。并見《山川考》內。

隃麋澤 ,在縣東八里。其地近水,宜秔稻。并見《山川考》內。

隴州

五節堰 唐武德八年,水部郎中姜行本引隴水通漕,今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