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清因之,編戶十七里。
鳳縣
《禹貢》「雍、梁之交。」 春秋為氐羌所居。戰國及秦為隴西郡地。漢高帝分置廣漢郡,武帝為武都郡。領縣九,其屬有故道、河池二縣。東漢、晉因之。南北朝後魏於此置固道郡。南齊以固道郡置南岐州。西魏改為歸真郡,又改南岐州曰鳳州。隋廢州置河池郡。唐初復為鳳州。天寶初,改河池郡。乾元初,復為鳳州。五代蜀置武興軍。宋降為團練州。分川、陝為四路,隸秦鳳路。高宗南渡,以鳳州隸西路,仍為鳳州。領縣三,治梁泉縣。元以附郭梁泉縣併入。明洪武三年,仍為鳳州,隸鳳翔府。四年,改隸漢中。七年,降為縣。
皇清因之,編戶九里。
寧羌州
本沔縣故地。周、春秋、戰國俱為白馬氐之境,名羊鹿坪。漢分白馬氐,置武都,為武都地。武帝屬隴西郡之西邑,更始隗囂據焉。後隴蜀平,分屬漢中之沔陽。魏武取漢中,復隸武都。西晉末,為氐人所據。南宋取之,屬東益州。後魏置嶓冢縣,屬漢中郡。西魏屬興州。隋改嶓冢為西縣,屬漢川郡,後分屬利州。唐初析綿谷置三泉縣。宋平蜀,先下三泉,置大安軍,屬大安。高宗南渡,為利西路。開禧中,屬沔州。元廢三泉,改大安軍為縣,分西縣治鐸水縣,而移沔州治之。明改州為縣,地仍屬焉。洪武三十年,於此置寧羌衛。成化二十二年,置寧羌州,隸漢中府。
皇清因之,編戶四里。
沔縣
周、戰國時,為白馬氐之東境。秦屬蜀郡。漢分白馬氐置武都,以是地置沮縣,置梁州,治漢之沔陽,屬漢中郡。三國魏梁州治沔陽。晉建興末,為氐楊茂搜所據。南北朝宋置東益州。後魏分置嶓冢縣。西魏改東益州為興州,以縣屬焉。隋廢沔陽,改嶓冢為西縣,屬漢川郡。唐武德三年,以縣置褒州及金牛縣,尋廢,又為興州順政郡。宋為西縣,屬興元府,又改興州曰沔州,為利西路治。元析西縣地置鐸水縣,而移沔州治鐸水,併西縣入略陽。後又併鐸水入州,屬廣元路。明改州為縣,屬漢中府,後置寧羌州,因改隸焉。
皇清因之,編戶五里。
略陽縣
《禹貢》梁州之域。周春秋時為氐羌所居。秦為蜀郡地。漢為沮縣地,屬武都郡。東漢因之。晉初為略陽縣,屬略陽郡。南北朝後魏為略陽郡。西魏改略陽為順政縣,屬興州,又置仇池縣,後改曰靈道。隋為順政縣。大業省靈道縣入焉,屬順政郡。唐屬興州順政郡。宋開禧三年,改為略陽縣,尋復為順政縣,屬沔州。元復為略陽縣。至正十年,併長舉及西鄉入焉,屬沔州。明初,屬沔州。洪武七年,改屬漢中府。成化二十二年,屬漢中府,寧羌州。
皇清因之,編戶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