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3 (1700-1725).djvu/7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風洞 ,在午子山巔,洞凡四五,深不可測,風出入有聲,冬則吐氣滃滃然,以木葉投之則飛起。魚洞 ,在午子山左河中,河水清則洞水濁,河水濁則洞水清,常有人得瓢笠于其中,蜀人瓢笠也。

龍洞 ,在縣西南。石壁嵌空,棟宇几床之類,眾形皆具。每旱,土人禱雨其中,以石投之,則風雨驟至,凡八九十處。

雨穴 ,在飛鳳山左。雲起如車蓋,輒雨。中有千歲蟾蜍,樵者往往見之。

《紅崖 》在縣東十里。茂林修竹,高閣臨流,邑之勝景。

梅子埡 ,在縣西一百里。

建文崖 在縣西南三百里。崖廣四十里,碧光映文水之波,晴霞瀉松瀾之瀑。明建文皇帝潛此。

白沔峽 ,在縣東七十里。

穿石崖 在縣南七十里。一壁千仞,上有水簾。宋進士雷忠避兵于此。

聖水峽 ,在午子山右,泉水日「三潮」 ,相傳舜遊于此。

三里河 在縣西三里

白鐵河 ,在縣南六十里。

楊家河 在縣南八十里。

大竹河 ,在縣南一百里。

撈旗河 在縣南一百一十五里。唐明皇入蜀,軍士失旗于河,因名。

洋溪河 在縣東南一百五十里,崖有雙羊形跡。

楮河 ,在縣東南二百里。

平地河 在縣西南六十里,西流入木馬。私陀河 ,在縣西南七十里。

菩提河 ,在縣西南二百五十里。

寺溪河 在縣東北五里。

神溪河 ,在縣東北四十里。傳有仙人騎驢過此,有蹄跡存焉。

桑園河 在縣西北三十里。一名「東峪河。」莒河 在縣西南四十里。七十二渡河 發源金竹山,經七十二渡北入洋。

木馬水 在縣南。一名馬源水,源出巴山,東流入漢境內。左、西空渠二水皆注於此。

東龍溪 在縣南二十里。

西龍溪 在縣南三十里。

天子溪 在縣西南七十里。明建文皇帝憩此。高川 ,在縣東南一百五十里。

大石川 ,在縣東南二百里。

龍洞泉 在縣南三十里山上。泉飛瀑布,為邑勝景。

溫水泉 ,在縣西南六十里。夏冷冬溫。

飲馬池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昔有人漁于此,入池不見。

天池 ,在縣西南一百里。

九龍池 在縣左西峽

鴛鴦池 ,在大巴山西,夏冰不解,有二鴛鴦常遊池中,故名。

鳳縣

武都山 ,在縣南六十里。有谷,產雄黃。

鳳凰山 在縣東五里。世傳鳳凰嘗棲此。鳳嶺 ,在縣南二十五里。昔鳳來儀,曾翱翔于此,名人多留題。

紫關嶺 ,在縣南一百五十里。形勢峻險,為虎狼藪,故設關于下。

牛蹄嶺 在縣東一百里。石上有牛蹄跡。麻峪 ,在縣南一百里。山形峻惡,多藏盜賊。酒奠凹 ,在縣西南四十里。漢高帝自漢遷都關中經此,御食奠酒遺跡尚存。

和尚原 在縣治東。宋吳玠大敗金兀木于此。野羊河 在縣南七十里。源出紫柏山,流至廢丘關,與東溝水合,以山有野羊,故名。

靈泉 在三岔驛南七十里。水自石縫中出,旁有神祠。

鳴玉泉 在縣西十里。一名「滴瀝泉」 ,有鳴玉聲。涼泉 在縣西二十里,西流與嘉陵江合。黿鼉池 在縣三岔驛西七里。山頂上有一池,水極澄清,四時不竭,內產黿鼉。

寧羌州。山川,見後《州志》所載。

沔縣

烽燧山 在縣治西。昔人嘗置烽燧其上。鐵山 在縣北五里。山出鐵,宋姚仲于此置寨,以拒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