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3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座後房三間,左右廂房各三間,書房五間。典史劉登奎、鄭日隆相繼修葺。

譙樓 五間「在縣治前。宋統制李顯忠建。明洪武六年縣丞潘謹言,嘉靖二十七年知縣馮綬、隆慶三年知縣閻邦寧,萬曆十八年知縣李文芳,相繼補葺。」 後傾圮。

皇清知縣鄒溶重修。

陰陽學 ,在縣治東。兵毀無存。

醫學 在縣治西,兵毀無存。

僧會司 在開明寺

道會司 在五雲宮

察院 :在縣治東大街。明洪武十一年建。嗣後修補不一。

皇清康熙二十五年,知縣劉嗣季「委縣丞張仕憲重。」

修後,以巡方久裁,虛閉日多,乃講約於此。布政監司行署 在縣治東門內。明弘治五年,知縣李政修建。明末兵毀無存。

按察監司行署 在縣治西。明弘治七年,知縣王勉修。今毀,僅存後房三間。

青山公館 在縣東南四十里紅瓦鋪。明邑令李文芳修,以館使客,今亦傾圮。

常平倉 在大門內西。知縣鄒溶增修。

養濟院 在縣內東南隅。

漏澤園 三處一在縣西關,一在縣西二里,明洪武間,知縣劉質置。

皇清知縣謝景安立石,《明界》一在縣東南三里,有碑。

西鄉縣治 ,在西門內街北。知縣塗騰茂、張台耀、史左、陶大成相繼修葺,及擴地創建正堂三間。順治元年火,塗令重建捲棚三間,堂之東,儀仗庫,堂之西為贊政廳,今俱廢。東西班房四間,前為儀門五間,西申明亭,亭前旌善亭,今俱廢。大門三間,上為鐘鼓樓,今廢。後堂三間。內宅正旁共二十間。上樓五間,前捲棚六間「西德鳳齋後息庵。」

主簿署 ,在正堂東。官裁,署廢,知縣史左,改為《山月亭》。

典史署 在正堂西

陰陽學 在縣治前

醫學 在縣治前

大巴山巡檢司 ,在縣西南三百里。

鹽場關巡檢司 在縣東南二百里。

子午鎮巡檢司 在縣東北一百八十里。察院 在西門內南街,後改督捕公署,今廢。布政分司 ,在東門內街北,後為東察院,今廢。察院分司 ,在察院西。舊改督捕廳,復改察院。順治八年,知縣張台耀重修,今廢。

府行署 在布政司西廣慶寺後,今廢。

督捕廳 在西門內。今廢。

魚渡壩公署 在縣東南三百六十里,接四川通江界。明隆慶間,寇何勉亂,官兵勦平,移本府通判駐此,後改駐縣中,以原編民兵於此防守。桑園鋪公署 ,在縣西北四十里,接洋縣路。白沔鋪公署 ,在縣東六十里。知縣張台耀重修。官房三間,今廢,接興安州石泉縣路。

虎溪鋪公館 在縣西二十里。知縣張台耀修。草房三間。

茶溪灘公館 在縣東九十里,知縣張台耀修。官廳三間,後房三間、旁房三間,接興安州「石泉縣路。」

子午鎮公館 在縣東北一百八十里。西接洋縣,東接興安州石泉縣舊路。明萬曆中,改行茶溪灘新路,而舊館廢為巡檢。今亦裁。

常平倉 三間康熙二十一年,知縣史左鼎建。養濟院 在社學前。

漏澤園 在縣西一里

鳳縣治 在城內近北,即古鳳州治。明洪武三年,重建。嘉靖十八年,知縣司恩加拓之。

陰陽學 在縣治東

「醫學  」 與《陰陽學》近。

「僧會司 」 與醫學近。

永積庫 在縣治東。明末概多殘廢。今知縣張石麟興工重建。

留壩巡檢司 在縣南一百五十里。明弘治間,遷於廢丘關。正德中,始徙柴關。

清風閣巡檢司 在縣東一百五里。昔唐僖宗曾駐蹕於此。山險林密,盜賊出沒。明嘉靖八年添設。

察院 在縣治東南

布政司 在縣治西南

府館 在縣治西北。俱明洪武中建。

預備倉 在縣治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