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4 (1700-1725).djvu/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璃河」 之水經焉,而東流注於「神灘河」 ,長安之孔道也。

盼陽嶺 在州北一百里。高峻莫極,日出先及,由是得名。亦猶泰山之有日觀也。麻坪河與乾溪之水,經其陽而南流注於洵河。洵河之水,經其陰而南流注於漢。有石砦焉,嶙峋於是山之麓名曰「轆轤杷」 ,可簇而居也。

燕子嶺 在州北三百里。道途險遠,接壤西安府之鎮安縣。昔設烏溝堡,官軍戍之,今廢。王莽山 在州北三百里。莽嘗遣兵戍守此山,因名焉。傅家河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越河,大濟堰在焉。灌田頗饒。旁有豫章,高數仞,其陰四蔽而空,其中可設几筵,名曰「重陽。」

二郎山 在州北三百里。四面險峻,其嶺平坦,可屯數千人,有地可耕,水皆瀑布而下,林木蓊蘙,人跡罕至,過此則為鎮安縣之下茅坪矣。牛首山 ,在州北九十里,巖巖羅列,色狀萬千,綿亙數百里,高出雲漢。有洞焉,是名金牛。昔人於是山掘得石桶,有黃腰獸棲其中,旁置劍,獸見劍自殺,而黃巢軍遂敗。崔堯封之神「司之」 ,是為郡城主。赤溪之水,楊峪之水出焉,而皆南流注於越河。其西恆河之水出焉,而亦南注於越河。千工堰在焉,多秔稻。白魚溝之水出焉,而亦南流注於越河。

五硌山 :在牛山之巔。峰巒互出,犬牙相錯為砦,居之可以避亂。

蠟燭山 ,在牛山之椒,石筍插天,青翠靄然。青碌山 ,即牛山之支,有洞焉。多虎豹蝮蛇,不可以識。

三教山 在州北一百二十里,其高無極,雲物皆出其下有二龍湫焉,實惟「南嶽道場,二龍得度,報以甘泉。」 旁有喬松,二龍之所遊戲也。其木多松柏,嘗祈雨於此。

觀音山 :在州北一百三十里,巀然干霄。有草焉,履之迷人。

梅花山 在州西北五里。其首枕漢水,是為姚墟。

心山 在州西北五里。有草焉,無風自搖,有風不偃。西漢太守陽厥棲隱處。

折弓塢 在州西北五十里。昔有將軍戰沒於此,土人祠之。

長槍嶺 在州西北十五里。草木焦枯,七里皆赭。

三條嶺 在州西六十里。明末寇亂,鄖將黃元吉死於此。

鯉魚山 在州西四十里,鳳凰山之首。岡陵如削,儼然「鼓鬣而上騰。昔絕頂有泉,二鯉游焉。今泉竭魚飛矣。」

鳳凰山 在州西七十里。西阻池河,北阻越河,東南阻漢。廣二百五十里,周八百里,跨興、漢、石、紫四郡縣之地,有十二層如翔舞然。越河之水出於陰,而東流注於漢。五堰河、蒿坪河、溜水河之水出於陽,而東南流注於漢。材木之所出,群鳥之所息。其巔人跡罕到,隱然有路,云諸葛武侯之運道焉。

天馬山 在州西九十里。鳳凰山之支,越水經其下。

越嶺 在州西九十里。橫亙巨川,與天馬山對峙,古所謂「鐵嶺關」也。按:即今「越嶺關。」

小塢子 在州西一百二十里,兩山壁立,中通一路。

七寶山 ,在州西一百五十里。

藥王山 ,在州西南五里,孫思邈之神居之。仲春初吉,州人爭赴。

西城山 在州西南五里。古縣治建其下。今縣廢,有三石塔存焉。

魏山 ,在州西南九里。三面陡絕,北通一道。苻堅使韋鍾來攻,郡守吉挹為壘於此,三年不能克。吉河之水經其下,而北流注於漢。

天柱山 在州西南四十里。其高數千仞,昔人結寨以避寇,號「寨子山。」 下有碧瑱洞,巨石封之。多蝮蛇猛獸,人不能至。

郎家山 在州西南八十里。

馬蝗山 ,在州西南九十里。香河之水經焉,而北流注於嵐河。

南宮觀山 在州西南一百五十里。石筍插天,惟松柏生焉。四壁如削,一望無際。嵐河之水經其下,而東流注於漢。砰砰𥔀𥔀,聲如萬雷。舟楫不通,過者股慄。

五峰山 ,在州南五十里,五峰如掌,上有報國寺巨鐘,聲聞數十里,昔人朝賀習儀之所也。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