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4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歸安鎮 在州城北。五代周顯德五年,李玉自長安襲蜀歸安鎮,蜀兵據險邀之,敗沒。今名「香獐壩。」

水寨 在州城南。後唐置水寨以備蜀。清泰初,蜀將全師郁寇金州,拔水寨防禦馬全節拒卻之。按:州城昔在漢水北,故《水寨》曰「在城南。」 月谷川, 《水經注》云:「漢水右對月谷口,山有大坂,月川在中,黃壤沃衍,桑麻列植,多水田。故孟達與諸葛亮書,善其川土沃美。」

青碌局 在州治西。「碧鈿」 、《青碌》諸洞,皆不知其處。唐、宋以來,每歲辦採,至明始停閉。

香溪洞 在州南七里。澗水芬馨可漱。相傳呂仙度《郭尚竈》於此。明成化丁酉,知州郭福聞洞中有胡濙題詠,訪之,見山盡處,二人對奕,忽化白雲飛去。今石枰尚在。

翠光亭 在州治西北,即郭尚竈賣酒處,今廢。「綺川亭 」 在州北牛山。春時花開,錦繡可觀。今廢。

《星羅鐘 》,宋嘉定年鑄,重萬斤。款制甚古,今在城南純陽宮。

仙丹水 在龍窩。相傳呂仙度郭尚竈,置丹於龍窩,故今人取水為麯,乃其遺事也。望紅樓 在漢南岸。昔人觀競渡處,今廢。勸忠堂 在州治後,宋時建,久廢。

瞻闕亭 在城東北三十步,今廢。

望雲亭 在瞻闕亭之左,今廢。

忘歸亭 在州治西南五里,今廢。宋陳師道有記。其略曰:「廢丘故宮,頹垣敗塚,達於四境,猿鳴鳥啼,日夜間作。」

遇仙橋 在州城南,相傳知州郭福遇仙處。「卓錫泉 」 即萬春寺。白雲泉,南嶽禪師卓錫之地,有泉湧出,故名。

《平利縣志》

《洵陽縣志》

《白河縣志》

紫陽縣

紫陽洞 在縣南岸。宋元豐間,真人張平叔諱伯端,山西洪洞縣人,秦王封為紫陽真人,師事青城仙翁,默授真詮。直抵漢水,至甕兒山石洞靜定保元,面壁數年,白日沖舉,留《悟真篇》行世,洞以是得名。永樂間,有田夫關繼開者,入其中,遇大蛇當道而止,自是洞門遂塞。明守道王文翰遇真人於京邸,語王云:「茅庵在紫陽甕兒山,公行當鎮守金州。」 命下,果然。及抵紫陽甕兒山謁祭,洞口有白雲矗天,此隆慶戊辰歲也。至萬曆癸巳,有河南羽士鍾太鸞,追覓真人故蹟至紫陽,募工鑿洞,僅丈餘,獲銅鼎古硯,皆非人間物。

陳公巖 在縣西五十里,舊名「鐵縴灘。」 南岸石壁數丈,陡絕壁立,人不能行。昔有鐵繩懸於崖上,溯流者挽之以行,年久繩壞,舟人苦之。

皇清順治十六年,江西督糧道陳安國漢中沔縣人。

也。捐貲募工,鑿石開路,故以此得名。後數年,陳復遊紫陽,蟬蛻於此。

沖天洞 ,在縣東三十五里,汝河對岸,懸崖中有石洞,洞前有泉,清澈可掬,時有雲霧繞其樹。亦紫陽真人煉丹處。

滴水崖 在縣北十里。恠石嶙峋,古樹參差,藤蘿鬱結,苔蘚蒼茫。崖上有洞,洞有石龍,伸首吐水。又有太白池,深不可測,禱雨輒應。

白崖洞 在縣南,進汝河三十里,懸崖峭壁,竹木叢茂,上下二洞,距五丈許,洞中垂石乳滴水,石筍承之,形若雌雄相顧,四旁石紋如鱗甲,莫可名狀。相傳宋時有全真修煉仙去。

觀音碥洞 在縣西南,進任河一百二十五里,懸崖高覆如八卦森列,天成石龍,俯首滴水,下生石瓶盛之,不竭不溢。中有大洞,可容數十人,亦奇觀也。

仙女洞 ,在縣南一百里,洞門常有五色霞光,相傳洞中水溢,時有胡麻飯流出。

目連洞 ,在縣東南洞河內八十里。昔有人聞洞中音樂縹緲,風生香馥,百卉森然。今山半崩裂,人跡不至。

鴛鴦石 在縣西三里漢水之濱。兩石宛如並鳥,有順流浮遊之勢。傳為洋縣鴛鴦壩順流浮來,有漁人識之。

漢王城 ,在縣西八十里,水路一百里。漢高祖屯兵於此,城址尚存。

馬家營 在縣西九十里,水路一百二十里。亦漢高祖屯兵處。舊有鎮店,今廢。

《石泉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