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4 (1700-1725).djvu/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四十一卷目錄

 延安府部彙考一

  延安府建置沿革考

  延安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延安府星野考

職方典第五百四十一卷

延安府部彙考一

延安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府志合載

本府

春秋時,白翟所居。秦併天下,置上郡。漢高帝元年,更為翟國,尋仍為上郡。項羽以翟王董翳都高奴。東漢時,郡邑俱廢。晉後屬赫連勃勃。元魏滅赫連,以為統萬鎮。孝武置金明郡。宣武置東夏州。西魏改為延州,置總管府。隋開皇中,府廢,置延安郡。唐初,復為延州。天寶初,改延安郡。乾元初,復為延州。五代梁為忠義軍。唐為彰武軍。宋初因之。後改鄜延路,置沿邊安撫經略使。元祐中為延安府。金皇統二年,於延安府置彰武軍總管府。元改延安路。明洪武二年,復為延安府,領州三,縣十六。

皇清因之。

膚施縣:附郭。

春秋為白翟地。秦為上郡地。漢翟王董翳都高奴,即金明塞地。後為膚施縣地,屬上郡。東漢邑廢。三國魏亦廢。隋復置,屬延安郡。唐屬延州延安郡。五代梁屬忠義郡。唐屬彰武郡。宋熙寧五年,省豐林縣為鎮。金明縣為砦,並入焉。屬延安府。金屬鄜延路延安府。元屬延安路。明為膚施縣。

皇清因之。順治十四年,裁延安衛入焉。編戶四里。

安塞縣

秦為上郡高奴地。董翳為翟王,都此。漢為高奴縣,屬上郡。南北朝後魏為廣洛縣。隋改曰金明縣,屬延安郡。唐武德二年,析膚施縣置北武州,以縣屬焉。貞觀二年,縣廢,屬延安郡。宋為敷政縣及綏德軍之安塞堡地。金為敷政縣,屬鄜延路。元為安塞縣,以敷政縣省入。明因之,隸延安府。

皇清因之,編戶一里,實止八甲。

甘泉縣

秦為上郡地。漢為雕陰地,屬上郡。南北朝西魏為真川縣,屬神木郡。隋為臨真縣,屬延安郡。大業初,省真川入焉。唐武德元年,析交洛之地,置伏陸縣。天寶元年,更名甘泉,屬鄜州。宋為臨真縣,屬鄜延路。元仍為甘泉,尋省臨真入焉。明因之,隸延安府。

皇清因之,編戶二里。

保安縣

漢為上郡地。唐武德二年,置永安縣,屬北武州。貞觀二年,州廢,屬延州。宋置保安軍,屬延安府。金大定二十一年,陞為保安州,屬鄜延路。元至元三年,降州為縣。明因之,隸延安府。

皇清因之,編戶一里,實止六甲。

安定縣

宋為安定堡。元初陞為安定縣。至元元年,析置丹頭縣,四年併丹頭入安定縣。明因之隸延安府。按《縣志》:春秋戰國時羌戎雜處,至漢始屬隴西郡,在唐則渭川西市貿馬之所也。五代時淪於先零。至宋元豐中,築安西城,屬通遠軍。金大定中,改為定西縣,屬鞏州,貞祐中,陞為定西州,領西安、通西二縣。元省二縣入州,後因地震,改名安定州。元末為鞏昌副總帥呂顯所據。明洪武元年,徐達帥師至鞏昌,顯率眾歸附,改安定縣。

皇清因之,編戶九里,里止九甲。

宜川縣

秦漢上郡地。南北朝西魏置汾州義川郡,後改為丹州,兼置義川郡。後周改為丹陽縣。隋開皇初,郡廢,改為義川縣。大業初,縣廢,屬延安郡。唐分置丹州,或為咸寧郡。宋太平興國中,改為宜川縣,屬鄜州上洛郡。金為丹州刺史,領宜川縣。元廢丹州,以縣屬延安路。明因之,隸延安府。

皇清因之,編戶四里。

清澗縣

唐寬州舊壘。宋康定初,置為清澗城,屬延安府。金置清澗縣,屬綏德州。元省綏平、懷寧二縣入焉。明因之,隸延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