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4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皇清因之,編戶九里。

延長縣

秦漢為膚施縣地。南北朝後魏置廣安縣。西魏置延安縣,又析置義鄉縣。隋大業初,省義鄉縣入延安,屬延安郡。唐武德二年,以延安縣置北連州,並置齊明、義鄉二縣以屬之。貞觀二年,州廢,省義鄉、齊明入焉。廣德元年,更名延長,屬延州。宋屬延安府。金屬鄜延路。元屬延安路。明因之,隸延安府。

皇清因之,編戶十一里,實止十里;里亦不全。

延川縣

周春秋時為白翟地。秦為臨河縣地。漢屬朔方郡。東漢省。南北朝西魏置文安縣及文安郡。隋開皇初郡廢,改文安曰延川,屬延安郡。唐武德二年,置基州。貞觀八年州廢,以縣屬延州延安郡,宋屬彰武軍。熙寧八年,省延水縣入焉,屬延安府。金、元仍舊。明因之,隸延安府。

皇清因之,編戶四里。

鄜州

周春秋為白翟地。秦屬上郡。漢為鄜縣,屬左馮翊。南北朝後魏改為鄜州。後周改為敷州。隋大業初,罷州,改為鄜城郡。唐復為鄜州。天寶初,改為洛交郡。乾元初,復為鄜州。宋屬永興軍路。金屬鄜延路。元以洛交、直羅二縣省入。明因之隸延安府領縣三。按《州志》,《禹貢》為雍州之域。後漢屬上郡。晉置杏城郡。後魏初置東秦州,改北華州。唐天寶初,改洛交郡,後置保大軍節度。宋置康定軍。金因之。元初復為鄜州。明因之。

皇清因之,編戶二十三里。

雒川縣

漢為左馮翊鄜縣地。晉姚秦始置洛川縣,取洛川水為名。南北朝後魏屬北華州。西魏屬敷州。隋屬上郡。唐屬鄜州洛交郡。宋屬鄜延路。金屬延安路鄜州。元至元四年,併鄜城入焉。明因之,隸延安府鄜州按《縣志》,「三代時屬雍州,漢左馮翊翟道縣地,渠搜中部都尉治此。後魏置敷城縣,屬北華州,西魏復曰內部。後」 周屬敷州。唐復改中部縣,置坊州。五代名圁州。元廢坊州,以縣屬鄜州。明仍為洛川縣。

皇清因之,編戶九里。

中部縣

漢為左馮翊翟道縣地,渠搜中部都尉治此。晉姚秦始置中部郡。南北朝後魏更置中部縣。西魏改曰內部。隋屬上郡。唐復改中部縣置坊州。宋仍舊。元廢坊州,以縣屬鄜州。明因之,隸延安府鄜州。

皇清因之,編戶一里。

宜君縣

漢為左馮翊祋祤縣地。晉苻堅置宜君護軍。南北朝、後魏改為宜君縣,及置宜君郡。隋開皇初,郡廢為宜州,屬京兆郡。唐貞觀十七年,州縣俱廢。二十年,復置縣,屬雍州。永徽二年,縣廢。龍朔二年,復置,屬坊州。天寶十二載,析置昇平縣。宋熙寧五年,省昇平縣為鎮入焉。金屬鄜延路坊州。元至元四年,廢坊州,以縣屬鄜州。明因之,隸延安府鄜州。

皇清因之,編戶一里,實止九甲。

綏德州

秦為上郡地。漢置雕陰縣,屬上郡。晉為赫連勃勃所據。南北朝後魏置上郡。西魏置安寧州,兼置綏州。隋初郡廢。大業初,改為上州,尋改為雕陰郡。唐初,為綏州。天寶初,改上郡。乾元初,復為綏州。宋太平興國十年,沒於西夏。治平四年收復。熙寧二年,改為綏德城。元符二年,置綏德軍,屬延安府。金大定二十二年,陞為「綏德州,屬鄜延路。」 元至元四年,併義合、綏德二縣入焉。明因之,隸延安府。領縣一:

皇清因之,編戶七里。康熙十六年,裁綏德衛入焉。

米脂縣

宋初為延川縣米脂川,寶元元年,置米脂砦。元豐三年,改砦為城,屬綏德軍。金陞為米脂縣,屬綏德州。元省嗣武、克戎二城入焉。明因之,隸延安府綏德州按《縣志》,「周屬并州,春秋時白翟所居。戰國為魏地,秦漢屬上郡,三國屬魏,晉為赫連勃勃所有。宋哲宗元符二年,隸綏德。金元仍舊。明正統中,綏德而外,米脂魚」 河地幾三百里。迨成化九年,都御史余子俊城榆林。後復隸綏德

皇清因之,編戶五里。

葭州

秦為上郡北地。漢惠帝五年,置圁陰縣,屬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