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4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敬學書院 明萬曆間,知縣王光祖建。

宜川縣儒學 在縣西。元至元二年,縣尹李宥建。至正十二年,縣尹劉士涇增修。明洪武九年,知縣高以敬重修。嘉靖間,改建縣治東。萬曆中,同知石巍增修。

皇清知縣王道亨重修大成殿兩廡,在殿左右戟門。

「泮池」 、「櫺星門坊俱在殿前。」 明倫堂、兩齋在左右。「啟聖祠」 三楹,在明倫堂東,毀,知縣王道亨重建。正學書院 在七郎山上,久廢。

瑞泉學書院 在縣內西南山阿,舊有「達觀樓。」

皇清順治四年,知縣陳扆銘鑿井於其間,因以「瑞泉。」

社學 在邑內。知縣高以敬建。

清澗縣儒學 在縣治西南。明洪武六年,知縣鄒宗彝建。洪熙乙巳,教諭陳致中重修。正德辛未知縣馬呈圖、隆慶己巳知縣阮孝、萬曆甲寅知縣陳汝元相繼增修。

皇清順治己亥,知縣廖元發重修「大成殿」,五楹,兩廡。

各五楹,在殿左右。戟門、泮池、櫺星門、坊三座俱在殿前。「神廚」 、戟門內省牲所、戟門外名宦祠、鄉賢祠,俱知縣廖元發重建。學倉舊址在儀門外西,今傾壞。

延長縣儒學 在縣治東。宋崇寧初建。明洪武十四年,知縣丁傑重修。大成殿、兩廡各七楹,在殿左右。戟門、泮池、櫺星門、坊俱在殿前。

延川縣儒學 舊址在南關街東。宋遷於城內西北隅。元時,知縣王恪、康衛、麻安上相繼修建。明洪武間,知縣張「友先、李柰、楊盛、王永清、趙憲、金棟相繼重修。」

皇清順治間,知縣錢茂秦、劉穀相繼增修「大成殿」五。

楹,兩廡各七楹,在殿左右。戟門左右「甬道。」 知縣王思創修泮池,知縣劉穀鑿櫺星門,俱在殿前。明倫堂五楹,舊三楹,明知縣王行仁增二楹,兵毀重建。博文齋、約禮齋在堂左右。敬一亭在堂後。

社學 在縣治西。明萬曆乙未,知縣王立身建,兵毀。

皇清順治十一年,知縣劉穀重建。

鄜州儒學 在城南關之西。元至正間,知州宋居正建。明洪武六年,同知金文徵增建。天順間,知州馮迪、「成化七年,知州馬傑修葺。崇禎八年冬,流寇拆毀頗甚。九年,雖經修理,後又經賊毀,僅存大殿。」

皇清順治十八年,河西道李榮宗重修,建大成殿五。

楹,兩廡各七楹,在殿左右。戟門三間,泮池、櫺星門坊三間,俱在殿前。明倫堂舊在廟左,後改建廟後。尊經閣在明倫堂後。敬一亭在啟聖祠後,今存址。射圃在廟右,今存址。啟聖祠在廟東。名宦祠在戟門外左。鄉賢祠在戟門外右。文昌祠在廟左。大樓三間,上塑像,知州蘇璜建。學正署在明倫堂左,既廢,移城內。訓導署在學正宅左,今裁廢。

西山書院 即西寺。明弘治間,知府王彥奇改寺為「書院。」

麗澤書院 明弘治間,知州戈孜於學左別為垣牆,中為講堂,又號房二十八間,扁曰「麗澤」 ,以為士子肄業之地。

社學 鄉城共十五處俱明弘治間知州戈孜建。

雒川縣儒學 在縣治西南五十步。元時建,後燬。明洪武六年,知縣朱炳重建。成化二年,知縣李,嘉靖二十四年,知縣吉澄相繼修。三十四年,地震,圮。三十八年,副使王崇古重建。萬曆元年,李知縣重修。十一年,陳知縣、十八年趙知縣,各建坊牌一座。二十九年,蕭知縣改創,增飾大成殿,兩廡在殿左右。戟門、泮池、櫺星門坊俱在殿前。明倫堂、敬一亭、尊經閣俱在後。

泰徵書院 在城南。崇禎中,知縣劉三顧建,作臺高二丈許。

社學 在學西南。明弘治間知縣荀鵬建。中部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明洪武間建。成化初,知縣劉傑重修。弘治間知縣鄭源遷教官宅舍於學外,增修號房四十餘間。萬曆元年,知縣魏汝霖重修。崇禎三年城陷,五年,知縣姚一麟遷建於上城。大成殿五楹。姚一麟改建,取土獲先師像,合子貢畫圖,因建閣於木主後,兩」 廡各七間,在殿左右,今毀。戟門、「泮池」 、櫺星、門坊俱在殿前。

社學 在學西五步。明弘治間,知縣時源建,今廢。

宜君縣儒學 在縣治北。明洪武八年,知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