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4 (1700-1725).djvu/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聲建,天順間,知縣范寧重修。弘治間,知縣李相增修。

皇清順治初年,知縣鄭名;康熙五年,知縣周之簡《相》。

繼重修「大成殿」 五楹,兩廡在殿左右,戟門、泮池俱在殿前。

社學 在學西。明知縣范寧建,今毀。

綏德州儒學 在州治東,嵯峨山南一百步。金刺史秦守正建,有碑。明洪武間改建。景泰間知州張軾重修。弘治間知州王倞增修。號房十間,明末全燬。

皇清順治十七年,知州王元士重修「大成殿」,五楹,兩。

廡各五楹,在殿左右。戟門、泮池、櫺星門坊俱在殿前。明倫堂在殿後。兩齋在明倫堂左右。敬一亭在明倫堂後。尊經閣在敬一亭後。啟聖祠在明倫堂東。名宦祠在泮池東。鄉賢祠在泮池西。儒學在櫺星門西。學正署在明倫堂西。

社學 在州前北隅。因狹隘,明嘉靖間,知州靳東齊改於九真觀側。

米脂縣儒學 在縣東門內。元至正間,主簿馮安國建。明洪武間,知縣解彝重修。弘治九年,知縣陳奎增修。大成殿、兩廡在殿左右。戟門、泮池、櫺星門坊俱在殿前。明倫堂在殿後。尊經閣、啟聖祠在大成殿東。名宦祠、鄉賢祠在戟門外泮池東西。儒學在鄉賢祠西。訓導署在大成殿西。社學 在縣治北隅。

葭州儒學 舊在州治南一里故城內山之陽。明成化間,副使周鼎命知州劉毓改建於山之陰。弘治間,知州沈理增修《大備》。明末殘燬。

皇清順治九年,知州戴可進修葺。十六年,知州武弘

祖增修「大成殿」 兩廡在殿左右。戟門、泮池、櫺星門坊俱在殿前。明倫堂西南為「啟聖祠。」

社學 在儒學南。明弘治間知州沈理建。吳堡縣儒學 在縣治西南。明洪武十四年,知縣范平仲創建。宣德間知縣袁禮、成化間知縣劉儀「相繼增修。」 大成殿兩廡在殿左右。戟門、泮池、櫺星門坊俱在殿前。

社學 在城內西隅

神木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九十六步。明洪武十四年,知縣任奉先建。正統八年,知縣彭佐重修。大成殿、兩廡在殿左右。戟門、泮池、櫺星門、坊俱在殿前。明倫堂五間,東西齋六間,中為儀門,左右為義路、禮門。啟聖祠在廟東。名宦祠、鄉賢祠在廟後。

府谷縣儒學 在州治東。明洪武十四年,知縣齊翱建。天順間,知縣秦綋重建。大成殿、兩廡在殿左右。戟門、泮池、櫺星門坊俱在殿前。

延安府戶口考        府志

府總

《實在》戶三千四十九戶:

原額丁一十五萬九千四百八十五丁并匠,共徵銀六萬四千一百五十四兩四釐五毫五絲一忽九微五纖六塵。內除優匠價并逃亡外,實活丁六萬九千九百二丁,該徵銀二萬七千四百八十九兩四錢四分六釐一毫四絲五忽二微五纖四塵六渺。

原額《均徭》銀三千九百六十七兩九錢五釐六毫。除荒外,

實徵銀一千一百二十五兩八錢五分四釐四毫八絲一忽六微八纖九塵六渺。

外遇閏丁地內加銀四千二百三十七兩五錢五分三釐二毫八絲九忽。除荒外,

實徵銀一千七百五十三兩一錢一分三釐六毫七絲八忽四微一纖。

原額存留站支經費、雜支孤貧口糧布花等項,連閏共銀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兩六錢六分四毫六絲二忽三微八纖三塵三渺。內除荒銀四萬六千二百二十三兩四錢三分九釐三毫七絲二忽六微四纖二塵一渺二漠。又除折徵地畝銀三千八百四十兩七錢四分一釐九毫三絲三忽九微二纖八塵二渺。又除逃亡人丁銀一千六百一十九兩二錢八釐八毫一絲四忽一微五塵七渺。又除

秦屬《蠲免》銀五百九十七兩八錢一分一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