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5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鹿玉山 在縣東十里。雲徑如線,上有獅子洞,洞旁溪水漱石如玉,得名曰「玉井。」

鳳凰山 在縣東南十里。漢世有鳳棲其上。上有瀑布,名「迸璣泉。」 天寶間,哥舒翰有題在岩間。大祖山 在縣東南。岩巒聳秀,林壑邃深。下瞰數州,歷歷可辨,與寶井山相接。

五仙山 ,在縣南三十里。山半有洞,五相去各百步,公孫氏五子學仙於此。

雞頭山 ,在縣西南十五里。狀如雞首,中有龍洞。按《史記》「黃帝至崆峒,登雞頭山」 ,即此。

天井山 ,在縣西二十里。有白龍潭及漢耿勳《磨崖碑》。

泥功山 在縣西二十里。土有泥功廟,石像天然工巧。唐貞元五年,於此權置行州,今蹟尚存。黑谷山 ,在縣北。大山喬林跨數郡,山有黑谷關。

方山 ,在縣東四十里。晉武都氐嘗據此。石船山 ,在縣北四十里,上有龍湫。

積草嶺 在舊天水、同谷之間。唐杜甫有詩。「醉仙崖 」 ,在鳳凰山南,有仙像在崖壁,如世人所畫醉仙狀。

魚竅峽 ,在縣西二十里。有漢武都太守李翕《磨崖頌》。

公主谷 ,在縣東北。或云「後魏宣武時,以為公主湯沐邑。」

香水洞 ,在縣西北五十里,茂林修竹,洞中有龍蟠於石,其水清香。

黃蜃洞 在縣北,中有塊石,色青黃,其形若蜃。《東河水 》在縣東,源出秦州,會南河水入龍峽,注嘉陵江。

六漢水 在縣西北六十里。源出西和縣境,流經縣之六漢堡,入翠牛江。即西漢水。

裴公湖 在城西南隅。唐刺史裴守真所開。荷花數十畝,花柳夾岸,為一郡之勝。

萬丈潭 在縣東南七里。俗傳有龍自潭飛出,其深萬丈。《杜甫詩》記其奇勝。

黃龍潭 在縣西二十里。其深莫測,其際有東溪,武都太守李翕《磨崖記》。

十九泉 在縣南四十里。杜甫詩:「近接西南地,長懷十九泉。」

玉繩泉 在縣南七里,飛龍峽之下、萬丈潭之旁。宋喻陟有詩記其勝。

藥水泉 在縣東四里。相傳人有病,飲之即愈。金泉 ,在縣東郭外。有泉出洞穴中,清澈甘寒,深二丈。相傳昔人曾於此得金,因名。

秦安縣

九龍山 在縣東一里。其山九峰,狀若龍翔,磅礡百里,為邑主。山迤西支山如拱揖,為七星山。長山 在縣南二里,延亙百餘里。一名「三陽山」 ,連秦州之三陽川。

青龍山 在縣東北十五里。崒嵂高出,望之矯然,俯鎖峽,帶隴水,山原細路,經行如棧,達寧夏。黑龍山 ,在縣西北二十里,瞰鎖峽,帶隴水。夕山 在縣東南十二里。夕照掩映,岩壑迴翔,遠視之如汐,近視之如蓋。

斷山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當略陽南北之衝,截然中起,不與眾山聯屬,望其勢若斷,故名。七星山 ,在縣東北二里。其山七出,如負如揖,有突有坳。

八龍山 ,在縣西北六十里。其山八阜迴合如龍,如羈、如御,又名「把龍山。」

曜紫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日出照曜,晴色鮮紫。

神仙嶺 在縣西南四十里。其嶺自陽兀川低昂至閉門關,草木芬蔚,宜牧畜,路達通渭。玉鐘峽 ,在縣東北四十里,有石如玉如鐘。相傳玉為人竊去,鐘形猶在。

東龍峪 ,在縣西北十里。其峪有水,其陰有煤洞,邑人取給。

隴水 在縣西三十步。亦曰龍陽水。按《水經》曰:「渭水自新陽下城南,又與新陽崖水合。」 即隴水,帶縣川 ,在縣境。

略陽川 ,在縣東九十里。即隴水。

陽兀川 ,在縣西北三十里。

海子川 ,在縣北一百四十里,有水淵然如海。蓮花川 ,在縣東七十里,南入隴水。

龍湫 在縣東十里。其水瑩湛,旱則禱焉。湫泉 ,在縣東六十里九龍山之腰。冬夏澄清不涸,遇旱禱有應。

可泉 在縣南七里。邑水有十餘處,皆不可沃,獨可泉可沃,城南田圃賴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