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5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河 在縣東二里。其源自中嶺,東會龍泉,經縣西南入隴河。

清水縣

關山 ,在縣東一百里,即隴山。

亭樂山 ,在縣東三十里。有秦亭遺蹟,即非子始封處。

牛頭山 在縣西十里。下有牛頭河,即西南諸水之會。漢姜維大戰牛頭山,即此。下即牛頭水。寶蓋山 在縣北一百五十里。高聳㟏岈,其頂似蓋。自唐宋以來,鑿崖成洞,轉岩為閣。

石洞山 在縣東五十里,上有清崖洞。

小隴山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清、秦二水所分處,俗謂「板坡峽」 ,綿延百里,至縣西而止。

盤龍山 ,在縣東五十里。即大隴之支阜,形似得名。

邽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上邽以山得名。光武伐隗囂,駐兵於此。

軒轅谷 ,在縣東南七十里。深邃高朗,望之鬱蔥,黃帝生於此。

清水河 ,去縣一里,自小隴山分。

牛頭河 在縣西七十里。眾水之所會也。南道水 ,在縣東南二里。出南道峽,西流入牛頭水。光武敗隗囂於南道,即此。

段谷水 ,在縣東南五十里。即邽山前湧出之泒,蜀將姜維為鄧艾所敗處。

湯池 ,在縣東北二十里。

溫泉 在縣東二里。倚東山之麓,湧出二脈,一溫一寒。

湧泉 :在縣署東南五十步。其味極嘉,改名「香泉。」

泯泉 在縣西郭內,清而且甘,民汲便之。《禮縣》。

紅土山 在縣東三里。其土如硃砂,故名。金紫山 ,在縣西南八十里。其土色如紫金。聖湫山 在縣北六十里。上有湫池,遇旱祈雨有應。

莫遮攔山 ,在縣西一百六十里,高出諸山之上,積雪四時不消,山腹雷雨,山上不知。

翠峰山 在縣南十里。峰巒峻絕,端秀如人拱立。其上。有觀音殿,常有光,人謂「聖燈。」

高亭山 ,在縣北五里。上有泉,泉出霧即雨,若不出霧,雨亦不多,居人以此為候。

九泉山 ,在縣北二十五里。麓有九泉,旱不竭,澇不溢,民咸取給。

泰華山 ,在縣南十里。來自蜀,循巴江而東,止於縣南,山有雷王墓。

岷峨山 ,在縣西南百里。

高坡山 ,在縣東五里,與祁山相接。

龍王山 在縣南三十里。上有修煉丹竈。鳳凰山 ,在縣東北五里。昔年建學其下,又名「錦屏山。」

麒麟山 ,在縣南一百里。其形若麒麟。

祁山 ,在縣東四十里。

漢陽川 在縣十里

牌樓川 即王仁裕門克新故里。

平泉水 ,在縣東北三十里。

長道水 ,在縣東三十里。

岷江 在縣西三里。出岷峨山,南流入白水江。厓城河 ,在縣東一里。其水出湫山,經縣東入於長道。

紅厓河 在縣西三十里。其水出莫遮攔山,會洮坪河南流入於長道,以達江口。

聖泉 在縣南五里

階州

露骨山 在州南三十里。峰巒森列,南有萬象洞。

臥龍山 在州西半里

鐵爐山 在州東北三十里。叛回馬興據以為亂,分巡僉事紀常督諸將討平之。

泰石山 ,在州北二百四十里。

盤堤山 ,在州東南三十里。晉將鄧艾與漢將姜維相持於此,築城,置葭蘆戍。

石鶴山 ,在州東八十里。舊置福津縣。

武都山 ,在州西七十里,《一方》鉅鎮。

仙靈山 ,在州南三里,州之案山也。上有駝樹、青石崖 ,去州三百里,誅馬興處。

貓兒崖 在州東一百二十里,亦名「魚貫崖。」 魏鄧艾懸度入蜀。

蛇倒退崖 在州東北五十里,最為險阨。楊家崖 ,在州北一百里。宋吳玠與弟璘為將,保蜀屯守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