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7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候有《八大洞,應八節道書》,以此山為第五洞天,乃神仙都會之所。

「成都山 」 ,乃青城山之「案山」 也,前臨麻姑洞,深不可測,與諸洞相連。

高臺山 在治西南,上有晉時所立上清宮,夜間有燈火飛行,或謂「草木之精所為」 云。

天倉山 去治西南八十里,連岩隱軫,分為三十六倉。宋呂大防詩:「天倉三十六,褰擁翠微間。」 天國山 ,去治西南九十里,上有融照寺。《青城山記》:山有八大洞,此第五洞也。

趙公山 在治南。隋嘉州太守趙昱居此。有道術,斬蛟治水。唐太宗封神勇大將軍,明皇時,進封赤城王。宋張詠平蜀亂得神助,奏聞,封川主清源妙道真君。其上每有雲起山頂輒雨。汶山 ,去治北三十里。李冰謂汶山為天彭門,李膺謂天彭關,蓋兩山對峙似關。

離堆山 在治西。李冰鑿離堆以避沬水之害。丈人山 ,在治西南。王弼云:「此山為五嶽之長。」 大安寺山 ,去治西南四十里,產茶。

靈岩山 :去治西北五里。岩常出雲,旁有泉出石穴。又有風洞,歲常祭之。

聖母山 去治西南五十里,馮大量遇仙於此,便傍山 去治西南一百三十里,此山乃天界華彝,山外即番境也。

定廉山 在治東南四十餘里。有鹽溪。昔有採漉之利,今無。

唐帽山 去治南十里,形似唐帽。按《威州志》亦載此山,並錄於後。

雪山 去治西南一百里,與乳州白狗嶺相連。山有九峰,峰多積雪,春夏不消。按《威州志》亦載此山,並錄於後。

登高山 在學左

金龜山 在學右

新都谷 《西漢書》「雒縣有章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 今未詳所在。

文筆峰 在治北。一峰如筆。景泰間,遷學於此。沫江 去治西南七十里,發自雪山,為岷江之源。江中石高數丈者名「大坎」 ,次者名「小坎」 ,水甚甘美,流入崇慶,會白馬、文井江而入嘉眉。石。定江 去治西南十五里,源出丈人山。白沙江 去治西十一里,源出茂州山。

滋茂池 在治西,亦曰龍池。山谷迴環,周四十里許。凡歲旱取水,祈雨即應。有祠在龍溪洞。聖水池 ,在崇德廟內。嘉靖中修廟,掘地出水石,蓋書「聖水池」 ,識者以為蘇東坡隸書。

《龍溪 》世傳禹導江,牛出此溪化為龍。

白雲溪 在青城山下,張俞隱處。其詩曰:「欲作外臣誰是友,白雲孤鶴在岩扉。」

花洲 去治南百步

安縣

龍安山 去治北十里,有林泉之勝。隋開皇間,蜀王秀立亭館於此以避暑。

浮山 在治南。有十二峰,峭拔如屏,突出平野。西昌山 ,去治南二十五里,唐以名縣。

九頂山 :去治北十二里。

瓜菜山 ,在廢神泉縣北,婁真人上昇於此。藥湖洞 去西南三十里,可容萬人。

黑水 去治南七十里,流入羅江。

神泉 去治南五里,其泉湧出平地,冬溫夏涼,氣如附子,飲之可愈疾,今無驗。

內江縣

華萼山 去治西二十里。唐范崇凱於此讀書,賦《華萼樓》詩得名。山及泉俱名「華萼。」

華影山 去治西三十里。山有二泉,更流迭止,與晦朔相為盈縮。又按:《明一統志》作「鏵影山。」 將軍山 去治北八十里。唐初土獠擾掠,將軍薛萬澈平之,屯兵於此,故名。

翔龍山 :去治南二里,為學宮。案山。

降福山 :去治東二里。

應龍崖 在治東二里降福山下,禱雨有應。聖水崖 去治西七里,有水自石龍口吐出,成大池,旱禱輒應。

中江 去治西五里,源出舊盤石縣。《郡志》云:「中江源出汶山,自洛口分支,經漢州及新都縣,東流入簡州資縣界。」

《義方》井 在治西。泉脈通江,甘冽異常。

長堰池 去治南三十里,灌溉椑木里田。玉帶溪 在治西,環抱儒學,由通江而合大江。《資陽縣》

書臺山 一在資陽治南,漢王褒讀書處,有滌硯池,石刻尚存。一在內江西,宋賡讀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