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7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七十七卷目錄

 陝西行都司部彙考一

  陝西行都司建置沿革考

  陝西行都司疆域考形勝附

  陝西行都司星野考

  陝西行都司山川考

  陝西行都司城池考

  陝西行都司關梁考

  陝西行都司公署考

  陝西行都司學校考書院附

  陝西行都司賦役考

  陝西行都司風俗考

  陝西行都司祠廟考寺觀附

職方典第五百七十七卷

陝西行都司部彙考一

陝西行都司建置沿革考    通志

本司

漢以前,為月支國地。武帝始置酒泉、武威、張掖、燉煌四郡,屬涼州部。晉時,張軌據河西,為前涼;呂光繼之,是為後涼;禿髮烏孤據之,為南涼。及李暠遷酒泉,號西涼;沮渠蒙遜據張掖,號北涼。後魏平北涼,取張掖、樂都、武威、酒泉,皆置將守之。隋末,李軌起兵,自稱涼王,盡有河西之地。唐初,剋平之,以其地屬河西節度。宋、金皆為西夏所有。元置甘肅路總管府,尋增置宣慰司,後改「甘肅等處行中書省」 治於此,以統西河諸郡。明洪武二十四年,置甘肅衛。二十六年,始置行都指揮使司,領衛十二,守禦千戶所三。

皇清因之。

甘州衛:附郭。

秦以前,為昆邪王所居地。漢武帝開之,置張掖郡。東漢安帝於屬國都尉別立五城。魏晉俱因之。南北朝西魏置西涼州,尋改為甘州,因州東「甘浚山」 為名。後周置張掖郡。隋初廢,大業初復置。唐為甘州,或為張掖郡。屬隴右道。天寶後,沒於吐蕃。大中五年收復。宋為西夏所據,改鎮彝郡、宣化府元置甘肅路,尋改甘「州路。」 明洪武二十四年,置「甘肅衛。二十五年廢。尋分置甘州左、右、中、前、後、中、中六衛。三十二年,廢前、後、中、中三衛。永樂二年,復置前、後二衛,並左、右、中凡五衛,為陝西行都司附郭。」

皇清因之。

永昌衛

漢武威郡地。東漢因之。三國魏晉以後,沿及北涼,屬姑臧。唐置大斗軍,屬涼州。宋初,為西涼府地。景德初,為西夏李元昊所據。元置永昌路。明洪武三年,改置永昌衛,屬陝西行都司。

皇清因之。

莊浪衛

漢為允吾縣地,屬金城郡。晉前涼張氏於此置廣武郡。南北朝後魏置廣武縣,屬廣武郡。隋開皇初,郡廢,改縣曰《邑次》,尋復為廣武。大業初,復為允吾,屬武威郡。唐初,為涼州地。寶應後,陷於吐蕃。宋為夏元昊所據。元至元元年,始置莊浪縣,屬永昌路。明洪武十年,改置莊浪衛。三十一年,廢為莊浪守禦千戶所。永樂元年,「復為莊浪衛,屬陝西行都司。」

皇清因之。

涼州衛

漢置武威郡治姑臧縣,又於此置涼州。三國魏晉並置涼州。前涼張軌、後涼呂光並據之。北涼沮渠蒙遜亦遷都於此。南北朝後魏亦為武威郡。隋初郡廢,大業初,復置。唐初,李軌據之,及剋平,置涼州。或為武威郡。屬隴右道。天寶末,陷於吐蕃。大中五年,收復。宋改為西涼府,後為夏所據。元至正四年,降西涼府為州,屬永昌路。明洪武九年,改置「涼州衛,屬陝西行都司。」

皇清因之。

西寧衛

古西羌所居,謂之湟中。漢武帝逐諸羌渡湟水,築令居塞。宣帝破先零羌,以其地置破羌縣,屬金城郡。東漢置西平郡。晉永嘉末,為禿髮烏孤所據。南北朝後魏置鄯州。後周改置樂都郡。隋初郡廢,置鄯州。大業初州廢,置西平郡。唐因之,屬隴右道。上元後沒於吐蕃。宋元符二年收復,建為鄯州隴右節度。建中靖國元年棄,崇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