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1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八月,仍故基構正祠四楹,位先生像於中。又明年春 二月,構書樓、門廡、齋房若干楹。既而重得廡間官田 三百餘畝,他日收其入以給廩餼,而獨坐之祠。昔封 「靈祐文惠侯」,額賜「英顯」,久為風雨飄搖,亦割俸集士 民新之,述其施設,勤矣哉。馳書求記,欲刻之石,禮愷 生也。忝廁郡末,不敢以菲陋辭。竊惟古聖賢之言,坦 明敷暢,日星垂而江河流漢,去古未遠,體製爾雅。降 魏、晉迄隋,士各以纖文麗思,雕蟲篆刻,為學問之極 致,《大雅絕響久矣。唐興猶扇徐、庾風,獨子昂先生起 布衣,奮然高蹈,追媲〈六經〉》,與西漢並駕。不幸嗣君廢 御,牝雞鳴晨,剪滅親賢。斯時也,羅織紛紜之獄起,在 朝公卿方視爵祿為畏途,禁瘖惴惴保首領不暇。而 先生以一祕書正字,悼人之冤,閔國之危,以崇德緩 刑,撫慰宗室,引古證今,反覆論諫。又願「興大學以教 冑子,止擊羌之役以保全蜀。凡有利害於天下,知無 不言。史臣稱其詞婉意切」,信乎其知言矣。後之評史 者,謂先王陳說武后非狄公仁傑比,或者譏其失言, 以武后不可與之言,遂謂事同而情異。殊不究夫先 生所謂撫慰宗室者,果何異乎?其為唐室謀深矣,則 先生之心即狄公之心也。但狄公言之於武后衰老 悔悟之際,其勢為甚易,所以成反正之功。先生言之 於武后淫虐方熾之時,其勢為甚難,非惟不見聽,竟 殞於賊姦之手。自古不可以成敗論,人原其心可也。 惟先生以忠厚之心,惻怛之意,陳救時諄切之言,以 正大高明之學,著雄深雅健之文。至杜子美、韓退之 繼作,咸推服為先倡,其有補於名教如此,崇而祀之, 禮也。雖然,書院本為作養人才而設,而學者貴窮理 以求踐履之實,不苟為利祿計。今而後相與瞻仰先 生之遺像,心其心,味其旨,循進乎孔孟之門牆,不負 國家專選經明行修之本意。此則周侯之所望於來 學,而亦鄉人之所願也。侯名鎬,字廷望,晉寧人,歷官 多善政,觀於此舉,概可知矣。

《遂寧縣旌忠廟記》
前人

武信北郭,去城闉百舉武,有廟曰旌忠,神之爵封顯 忠昭惠英烈仁濟王,蓋昔忠臣夏公之祠也。予幼時 嘗與師友遊廟中,睹右廡壞,壁間有前賢題詩,轉瞬 七十年,尚記其辭而忘其名。其詩云:「唐季紛紛幾戰 爭,東山西蜀又連衡。公寧死作泉中鬼,義不生為城 下盟。」而末云:「史臣秉筆無公論,賴有雙碑為發明。」余 詳閱雙碑,其一宋政和元年知州李騊所作;其一宋 嘉定辛未轉應判官費仕戣所述也。按史傳,公青人, 諱魯奇,字邦傑。唐天祐十二年秋七月,晉王存勗勞 軍魏縣,帥百餘騎巡覘,值梁將劉伏兵五千圍之。 公時為裨將,持短兵力戰,拔王於重圍,因賜姓名曰 「李紹可」,是後屢立大功。如王彥章,梁驍將也,馬上持 百斤雙鐵鎗,所向無前。鄆州之役,公生擒之,而梁隨 以滅。唐明宗天成元年,復還其舊姓名。四年,自河陽 出鎮武信,其地即遂州也。長興元年,東川節度使董 璋、西川節度使孟知祥連兵反,詔公副石敬塘討之。 知祥憚公威名,遣其心腹李仁罕、趙廷隱、張業攻城 益急,朝廷力不能制,公嬰城拒守,至食盡援絕城陷, 乃先沉其孥於井,而身與俱斃。當是時,賊勢方熾,或 貪生畏死,甘就執辱,或迎風就降者何限,而公獨毅 然以死自守,凜凜忠節,萬世而不泯。彼腥而此馨,彼 穢而此潔,不待議而後見。歐陽公《五代史》傳死節者 二,傳死事者十有五,乃列公於十五人之中,雖於公 之忠義若未盡白。至晦菴朱子作《史綱目》,「長興二年 春正月,標孟知祥兵陷遂州,唐守將夏魯奇死之。」可 以繼素王之直筆,豈可謂無公論耶?初贈封太師、齊 國公,祠郡治之後圃,錫號「忠節。」民以出入為艱,更度 地於城東,瀕大江建祠,易號「顯節。」江水暴漲,牆壁傾 圮,乃更卜地於城北,今旌忠廟是也。廟之額凡三易, 而公崇封王爵,名節愈著。神之棲凡三徙,而吏民祈 禱,祀典愈隆,其所從來尚矣。然廟歷歲久,上雨傍風, 日入於壞。至正九年秋七月,京兆王侯脫脫來守是 邦,課農興學,民俗於變。一日,進謁廟下,徘徊瞻顧,喟 然嘆曰:「聖朝屢下明詔,凡忠臣烈士之祀,官為修其 祠宇。今廟貌若此,怠而弗葺,咎將誰執?」於是首割己 俸,偕僚佐議撤其故而更新之。次年冬,會監郡伯帖 木兒自京師來赴,以敬以信,議亦克合。錢以緡計,竹 以箇計,木以章計,與夫士民欣助百色之費,命醫正 王文德掌其簿,州胥劉氏龍司出納,幹人趙子成、張 天祐董役夫當其撤。殿上甍榱朽腐,忽墜壓神座,咸 謂神像毀矣。及發掘視之,儼然無毫髮損,莫不驚異, 功遂不勞而辦。昉於至正辛卯春,成於至正癸巳冬。 廟貌復新矣。率士民具牲酒以落之,仍遣吏請記以 刻諸石。夫神人之理一也,《書》稱「山川鬼神,亦莫不寧」, 《詩》列「懷柔《百神》」之頌,蓋神以祠而知人之敬,人以祠 而知神之靈。神之得安其棲,亦猶人之得安其居也。 今歲幸有賢侯,獨能明於事神治民之道,上以答靈 貺,下以副具瞻,一舉而兩得,其過人遠矣。故書以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