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1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間有巖竇如蜂房,相傳竇中常出米,崖上刻「石倉米洞」 四字。

讀書臺 在舊彭山縣象耳山上,李白讀書於此,上有石刻白詩。杜光庭詩:「山中猶有讀書臺,風插晴嵐畫障開。華月冰壺依舊在,青蓮居士幾時來。」 又盤石山,亦有范鎮讀書臺,上有石刻。鎮詩:「窮幽訪盤石,細徑入荒涼。踏葉屐齒濕,觸花衣袂香。」

青州城 在舊青神縣治南,梁置。西魏改曰眉州,治不在,今眉州在嘉定界內。

青神郡城 在舊青神縣治南。後周置。隋初廢。青神廢縣 ,明置。

皇清歸併眉州,今舊址尚存。

麒麟院 在舊青神縣治長泉鎮。偽蜀時,有麟見於里中。是歲王衍僭立,以為見祥,即其地建院。

石筍 在舊青神縣中巖山半,三石突起,其形類筍。宋元徽中,有異僧入牛頭寺,主僧厚禮待之。別去,贈以一鑰,曰:「後欲見我,當至中巖山見石筍,扣之可以見我。」 明年,寺以低頭。佛失珠,主僧馳至筍峰下,扣以鑰,峰裂為三,乃見異僧曰:「盜取佛珠江濱,我得之久矣。」 主僧喜,持珠而還。知州金一鳳於石壁上刻「文峰鼎峙」 四大字。清風閣 在舊青神縣內,宋元符初建,黃庭堅扁名。

繼瑞堂 在舊青神縣治內。宋建炎間,縣令劉濬卿以縣產靈芝,作堂翼之。後呂彥章來為令,復產靈芝。彥章乃重修此堂,因名。

借景亭 在舊青神縣治後。舊有亭,下瞰史家園,園多佳景。宋黃庭堅嘗遊,因題扁曰「借景」 ,遂留詩云:「當官借景未傷民,恰似鑿池取月明。」 漢刻《黃龍甘露之碑 》,在彭山之黃龍鎮。《楊洪碑 》,漢犍為太守,在今彭山縣北小板橋。楊中云:「五十年前餘洪字」 ,其他皆磨滅不可考。今三字亦無矣。

《北平山碑 》在彭山縣之北平山。大書「北平山治之碑」 ,餘不可讀。碑陰書「大唐上元二年道士施士衡」 等字。

《南康郡王紀功碑 》唐貞元十三年建,碑原在龍興寺,乃皇太子誦書,天聖五年移在州衙門外。

唐《眉州創羅城記 》唐大順三年盧極撰文;《眉州新移彭山縣記 》,唐會昌五年樓旦撰文。唐丹稜縣《龍鵠山成煉師植松碑 》唐天寶元年歲次庚寅建。

城東貢院佛殿中唐碑及《五代碑 》。城東寺殿宇建於唐時,今為貢士院,有石刻二堵。

象耳山,李白留題 ,「夜來月下臥醒,花影零落滿人襟袖」 ,疑始濯魄於冰壺也。李白書文,杜子美《兩川夔峽》諸詩石刻 ,黃庭堅書,見大雅堂下。

彝獠誓碑 《寰宇記》云:「在洪雅縣市中。」

大池院題 :「去眉山縣一十里。」 蘇文忠公嘗過之。今柱上有手書云:「自老翁井還,偶憩治平丁未十二月七日子瞻。」 凡十八字。

丹稜縣

齊樂郡城 ,在治東南二十里。齊置郡,後周改為縣。

洪雅城 在治東五里,即後周齊樂縣治也。隋置洪雅縣,屬眉州。唐初以縣置犍州,後廢。柵頭鎮 在治南四十里。鎮有書院、夫子廟。宋紹興間,縣令馮時行建并《記》。元至大間,縣令張文桂重葺之,廣陵𥟖采為《記》。右有花卿祠,年久悉廢,止石碣存焉。

茅市鎮 在治西十里。宋進士程安、程定居此鎮。

龍涎洞 ,在龍鵠山天柱峰下,乃成無為楊正見李煉師修真處。弘治中,學士王敕書「龍涎洞」 三大字并記見《藝文》。

龍鵠山房 在龍鵠山,李燾父子讀書處。燾詩:「已作清時烏亂飛,杜鵑更勸阿誰歸。似嫌住處猶城郭,不解攜家隱翠微。」 子璧詩:「蕭條白日閉巖扄,留作遊人萬古情。猶有山中舊麋鹿,舉頭如聽讀書聲。」

吞雲樓 在治北巽崖西。李埴建。

朝陽閣 在治北,《龍鵠山》之東。一峰獨峙,橫抹天半。

雙荔堂 在治西。李燾父子遊憩之所,今廢。翠碧軒 在治西南三里。宋忠佑侯史克恭建。

墳墓附

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