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1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至,視其言語動作,輒了其為人。其明且能者,不復以 事試,終日寂然,苟不以其道,則陳義秉法以譏切之, 故不知者以為難治。今太守黎侯希聲,軾先君子之 友人也。簡而文,剛而仁,明而不苛,眾以為易事。既滿 將代,不忍其去,相率而留之,上不奪其請。既留三年, 民益信,遂以無事。因守居之北墉而增築之,作遠景 樓,日與賓客僚吏游處其上。軾方為徐州,吾州之人 以書相往來,未嘗不道黎侯之善,而求文以為記。嗟 夫!軾之去鄉久矣,所謂「遠景樓」者,雖想見其處,而不 能道其詳矣。然州人之所以樂斯樓之成而欲記焉 者,豈非上有易事之長,而下有易治之俗也哉?孔子 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是二者,於道未有大損益也,然且錄之。今吾州近古 之俗,獨能累世而不遷,蓋耆老昔人豈弟之澤,而賢 守令撫循教誨不倦之力也,可不錄乎?若夫登臨覽 觀之樂,山川風物之美,軾將歸老於故丘,布衣幅巾, 從邦君於其上,酒酣樂作,援筆而賦之,以頌𥟖侯之 遺愛,尚未晚也。

《大雅堂記》
黃庭堅

余謫居黔州,盡書子美夔峽兩川諸詩,以遺丹稜素 翁,俾刻諸石,使《大雅》遺音久湮沒,而復盈三巴之耳。 素翁乃作高屋廣楹,以庇此石,因請名焉。余名之曰 大雅堂,仍為作記。其略云:「由子美來四百餘年,斯文 委地。文章之士,隨時所能傑出,時輩未有升子美之 堂者,況室家之好耶?」余嘗欲忻然會意,箋以數語,終 以汨沒世俗,初不暇給。雖然,子美詩妙在無意於文 而意已至,非廣之以《國風》《雅》《頌》,深之以《離騷》《九歌》,安 能咀嚼其意味,闖然而入其門耶?故使後輩自求之, 則得之深矣。使後登《大雅》堂者,能以余說而求之,思 過半矣。彼喜穿鑿者,棄其大旨,取其發興於所遇林 泉人物,草木魚虫,為物物皆有所託,如世商度隱語 者,則子美之詩委地矣。

《中巖記》
明·熊相

正德戊寅,予南巡,至青神,宿下巖。明日,登水月樓,時 白露橫江,水天一色,峨眉諸峰,近若几案,心目覺怡 曠。又明日,行半里,至喚魚池。花竹如繡,澄潭一泓。崖 巔詩刻佳者,讀之令人肯首其可嘆者,不覺撫掌,池 魚驚駭遊躍,若助予之興。又半里,至羅漢洞。門如屋, 其深莫測,壁間刊《頭陀像》,夜間有人見光者。蓋山川 靈氣,初不足異。又數百步,至玉泉,崖覆如屋,泉出崖 之東西,兩石龍吞吐之,噴若濺珠,殊可愛。亭午至中 巖,宿距那尊者閣,如深洞然,四維懸崖,飛鳥不能越, 而當面一壁,直立千仞,久視之,增人氣魄。明日遊上 巖,不一里,過伏虎崖上多古今名筆。入石峰,一石而 中分,若一字然。中有尊者像,塑自唐人。峰之東,石平 若臺,多古今墨刻,蓋三巖絕佳處也。

《中巖記》
鍾惺

去青神西南五十里。江色盡綠玉,中邊皆見。隔岸坐 立數山,若架閣者,中巖也。巖下上連延可十數里許, 迴流峻壁,冥壑複磴,竹樹蒙籠,大要向背往復,皆與 此巖終始。渡江即水月樓,樓趾齧江,寺冠之。由樓視 江,則已頫。由寺登樓,乃返降階,階垂窮與樓湊。階代 樓為梯者強半。揣本齊末,度樓之腰,猶未能至乎寺 「趾也。」降自樓出山門,右行不見江,則摩磴如蟻。數折 為喚魚潭,魚聽掌出。石壁百仞,立而微頫,潭漱其脛, 石無完膚,有邵伯溫大書可模。並壁行數武為羅漢 洞。洞低曲僂而入,如行牛角中隙處。稍右則為伏虎 巖,鑱巖為百千萬億佛,如恆河沙,數巖半之。跨壑為 一小石橋,銜木其壁,閣若居人架竹梁上以承燕巢 者,人屈曲行其下,沿緣洞壑,俯仰竹石者數里,曰此 走井研冨順道也。巖又半為流盃池,一曰太極池,有 屋數楹,屋後為泉,泉流洞中。石壁四週有黃魯直大 小二石刻,壁間宋元刻頗多。每兩石縫接處,往往上 下各截其半,中嵌俗筆。亦有居石隙苟完者,出洞緣 磴,行輿步繹代去,所謂「羅漢洞」、「伏虎巖」者,度可三四 里,乃復睹前鑱巖佛像,鬚眉歷歷可數,才隔一壑,尋 橦可度,疑前此一段途徑可省矣。大抵喚魚潭以往, 行皆並壑,石壁夾之。若岸,壑若溪,藤蘿虧蔽。壑中若 荇藻,老樹如槎,根若石,猿鳥往來若游魚,特無水耳。 諸峰映帶,時讓時爭,時違時應,時拒時迎,裒益避。就 准形匠心,橫豎參錯,各有妙理,不可思議。又行里許, 蹭蹬拾級,乃睹古中巖題額,去三石筍不遠,所謂「諾 矩羅尊者引牛頭僧持鑰扣石筍,筍開,得低頭佛盜 珠」是也。鍾子曰:「自中巖至尊者巖,從下視上,頂、踵、腹、 背,其石脈皆當為筍。筍隙且平處則置屋,仄則鑿磴, 斷則為橋,處危臨深,則設石欄,欄則復見」江。從江中 望巖上僧舍佛剎,雖一居之內,前軒後寢,纍纍綴高 壁,上下疊,而不覺其前後通也。登巖行屋,中皆磴道, 乃稍得其要領。趾後竟,即摩前頂。石筍中分處如一 門,尊者像處其中。右旋復為佛殿。殿傍一筍,屹如浮 屠,與中分者而三,實一筍也。人直指其巋然三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