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1 (1700-1725).djvu/4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山相對如蛾眉,故又名蛾眉山。周圍千餘里,有石龕一百十二,大小洞四十,南北有臺,重巖複澗,莫測遠近,為蜀山第一,佛剎千百計。唐陳子昂詩:「浩然坐何慕,吾蜀有峨眉。」 李白詩:「峨眉山月半輪秋。」 東坡詩:「峨眉山西雪千里。」 田錫詩:「高高百里一曲盤,八十四盤青雲端。」 宋均詩:「不知立處高多少,只見星辰在下頭。」 歷代詠名勝者,不可縷舉。

中峨山 在縣南二十里。又名覆蓬山。劉向《列仙傳》:周成王時,葛由常騎木羊上此山,有葛仙洞。諺云:「得綏山一桃,雖不得仙,亦足以豪。」 故亦名綏山。《元和志》云:「有古穴,纔容一人,行數里,漸覺寬大,有蝙蝠大如箕。」

小峨山 在縣南三十里。一名鏵刃山。與中峨、大峨相連,是為三峨。宋趙抃詩:「蜀山天下奇,三峨壓岷右。誰謂孤劍峰,名出嵩華外。」

四峨山 ,在縣北二十里,高半大峨,矗然屏峙,雅稱奇秀,昔人多遊覽焉。幾歷燒劫,尚有普賢、圓通、樂道等剎,以四峨名,其來舊矣。乃考《華陽國志》及《蜀志》諸書,止有三峨,初無四峨。古人撰述,幽微必悉,何獨於此山而闕之耶?又按《總志》,小峨為鏵刃山,今四峨亦有鏵山,抑或紀略者誤附其名耶?按峨山舊志,大峨山東北有武陽龍尾山,并仙者羽化之所。夫縣在大峨東,此山在縣北,由大峨望此山,不居然東北乎?以此為古武陽龍尾,似矣。若四峨之名,或因西南延接大峨,近古好事者附會於三峨之次,未可知也。龍門山 ,在縣西十里,兩崖峭峙,其形如削,仰觀青天,僅露一罅。相傳孫思邈棲真之所,有種玉溪、真人巖、藥竈、藥臼、朝真臺、養龍潭、絲水巖、虎眺石、酴醾洞、瀑布崖、

鳳臺山 在縣西十里龍門之外。形如鳳,中有石臺,員外宿進,大書「鳳臺」 二字刻崖壁。

「十里山 」 ,出郭東南百步許,即登小山,路絕山腰,迤𨓦十里而止,故名。「花山 」 ,在縣西北十里許。山形有稜,瓣如花,故名。有圓通寺,多產茶。

羅蒙山 ,在縣南三十里,俗呼「羅目山。」

隴定山 ,在縣南七十里。佛圖澄曾採藥此山。白崖山 ,在縣南六十里,下有龍池。

三台山 在縣南二里

光明山 ,在縣西南十里。

背風山 :在縣南歸化鄉內。

喜風山 在縣南歸化鄉內。

石鳳岡 ,在中峰寺,即鳳嘴石也。

飛來岡 ,在縣北二里。郭璞《讖》云:「二水臨東北,來山雙峽清。坤申朝上對,此地出公卿。」

龍門洞 ,在縣西十里。石壁上有蘇東坡大書「龍門」 二字。

伏羲洞 、女媧洞 ,俱在峨眉山上。

鬼谷洞 ,在峨眉山上。相傳鬼谷子隱此山,得道上昇,著書號《珞琭子》。

「雷洞 」 ,在峨眉山,有七十二穴,雷神居之,時出雷雨。

魚洞 ,在縣南三十里峨眉山下。其水混混,夏涼冬溫。下即冷水河。

「九老洞 」 ,在峨眉山上。

玉蟾洞 ,在縣南三十里,在二峨山上。

紫芝洞 ,在綏山半,山脂結成芝形,懸洞口上,俗稱「豬肝洞。」

爛柯洞 ,在紫芝洞上一里,洞口刻「爛柯」 二字。按《州志》亦載爛柯洞,與此不同。

葛仙洞 ,在二峨山白崖溪上。周成王時,羌人葛由騎木羊處。

風洞 ,在九盤山傍。《古碑》詩:「風洞初開日月新,桂花收拾個中人。」

鐵橋河 在縣北門外

麤石河 ,在縣北六里。

虹溪河 在縣東三里

鍾乳河 在縣南二十五里。水出山腹如乳。羅目河 在縣南,出峨山麓。右溪自小天池以東,左溪自黃毛坪以北,經羅目廢縣,合二溪之委入江,石甚奇怪。

瑜珈河 :在縣西十里。溪內。石頗細潤。

中鎮河 即大渡河,源出嶲州,經廢羅目縣,東南入龍游縣界。按《總志》,大渡河在州治內,峨眉縣治內,未載此河。

符文水 ,源出峨眉山,水分兩派,流於南者「黑水」 ,經羅目廢縣以下為冷水河;流於北者「白水」 ,經縣治北為鐵橋河,同入嘉定大江。

彝惜水 ,在縣東南五十里,發源巂州界。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