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1 (1700-1725).djvu/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僧正司 在凌雲寺

「道正司 」 ,在萬壽觀。

「演武場 」 舊在高幖西塔前,水涸,則於沙壩後改北四里關王廟南,易民地,遷丘墓為之。事在萬曆十五年

河泊所 按《總志》「在州治西」 ,今裁。

金石橋巡檢司 按《總志》:「在州治東南四十里」 ,今裁。

豫備倉 按《總志》毀。

水次倉 《州志》未載。按《總志》:在州治北,收糧撥運,以便民者。今圮。

九峰公館 按《總志》:「在州治東,御史熊相創。萬曆初,僉事石檟修建。」

養濟院 「去北城一里。」

《漏澤園 》在養濟院北。巡撫喬又檄創一區,在《菜市壩》。

屬縣

峨眉縣治 在城正中。宣德二年知縣潘麟修。成化二十二年知縣李禎修,嘉靖十七年知縣崔炯重修。中建大堂五楹,後有二堂、三堂、內宅。嘉靖十九年,知縣王鳴鳳於後園復建「望峨樓」 ,凡四進。庭前左右有贊政廳。月臺下有皂隸房,東西列六房。甬道中有聖諭坊,前為儀門三楹,門左有靈官祠。寅賓館後即主簿衙舍,儀門右即典史衙舍。門內外古柏成行列,大門即鼓樓,門前樹屏壁,甲申亂後傾圮。

皇清康熙壬子年,知縣朱昇重建,粗具公廨規模,《餘》

俱未備。主簿衙舍奉裁後,久廢。大堂東原有磚庫一座,今無。禁獄原在靈官祠後。

永阜倉 、常平倉 ,俱久廢。今奉文修置。於大門左右,粗立「義社」 、常平二倉,收貯備賑。

察院 舊在治東。康熙庚戌年,為峨邊遊府衙門。時遇各上司過往,無駐節處。康熙二十四年,知縣房星著捐修公署一所,作「行臺察院。」 中鎮巡檢司 ,在大圍關,今廢。

峨邊營遊府衙門 在治東。

《鄉約》所 :東南、西北各設二所。

洪雅縣治。明成化十九年,知縣王讓建。天啟四年,知縣陜嗣宗重修,增廣廳舍。崇禎十七年,獻寇屠蜀,止存正衙。

皇清康熙三年,知縣李果增建後樓,胥舍左建「書齋。」

多樹桃李,額曰「花勝河陽。」 儀門外,建寅賓館孔邇坊復燼。康熙二十三年,知縣何永駿重修儀門、大門、鐘鼓樓。按《總志》:明成化二十一年建,萬曆初增修,康熙六年重修。

察院 在治東。知縣王讓建,頹圮,知縣陝嗣宗重修。經獻逆,止存大堂。康熙三年,知縣李果重修。

僧會司 「在壽聖寺」 ,今裁。

道會司 按《總志》,今毀。

義倉 舊花溪鎮,原設常平、義社三倉,義倉移設義和鄉三寶寺,社倉設中保正中寺,常平倉設察院右。

演武場 舊設治東濱江,水囓,知縣陝嗣宗遷建,治西郊隅。

峽江縣治 ,明洪武初,縣令易迪始修舉焉。正廳三間,左架閣庫一間,右贊政廳一間,後川堂一間,又清心堂三間,思政樓一座,東西六房各五間,儀門三間,申明、「旌善」 二亭,左吏舍,右禁房,以及賓館、譙樓、大門皆備,至明末如故。丙戌春燬於賊,遂構茅為室。

皇清康熙三年,劉際亨為縣令重修。二十四年知縣。

李大成建

聖諭坊於中門內,併修理贊政廳及禁獄,倉屋皆成。

獨鼓樓大門缺焉

督糧廳署 ,在縣署右,南向。今廢。

巡捕廳署 :在糧廳右,東向。舊制無存,前捕官構屋一進,今因之。

行臺察院 在東城正街,為賊所焚。今之「公館」 ,乃明吏部郎中張珽故宅也。

分司公署 在察院前街,今廢。

陰陽學 、醫學 今俱燬。

永阜倉 在縣署左。今廢。

豫備倉 在縣署右。今改為「常平倉。」

社倉 在南安碧雲寺。奉文新立。

僧會司 在毗盧寺,今燬。

道會司 今廢

養濟院 在城北隅,今廢。

演武廳 今廢

《漏澤園 》與「邑厲壇近。」

犍為縣治 ,枕舞鳳山。明洪武初年,縣丞陳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