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1 (1700-1725).djvu/8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睹光臺 ,在峨山絕頂,臺東向,懸巖萬仞,雨後輒有雲氣紛郁而上,至巖數丈輒止,僧稱為兜羅錦雲。俯視巖腹,有大圓光,偃臥雲上,外暈三重,青黃紅綠色相間,光中虛明凝湛,觀者各自見己形,舉手動足,影皆隨形。然光中惟己形自見,同觀者不互相睹也。光將現時,有鳥鳴,若云「佛現。」 佛現者,因以「佛現」 名鳥。

真景樓 去縣西南五里,即今聖積寺了寶樓。門前有古慈福院碑,明萬曆壬午年分巡道高任立。按本縣志,寺觀內又云「了鴇樓」 ,未知孰是。水星樓 在城中街,因兵燬,今存基址。

鴈門樓 在縣北二里,因兵燬,今存基址。「峨山真境」 樓 去縣五里。

洪雅縣

廢洪雅縣 ,在縣西四十五里。《寰宇記》云:「後周武帝初立為鎮」 ,隋開皇十二年,改鎮為縣,元并革為洪雅鄉,成化間,仍為縣。

廢嚴道縣 在瓦屋岡,址猶存。《漢書》載:「鄧通,南安縣人。」 今南安廢,屬峽江,文帝賜通嚴道銅山,在洪西南境。

流杯池 在八面山半,吳大郎所鑿。

苟王寨 在八面山半。懸木梯而下,崖上刻唐、宋、元避亂人姓名甚多。

龜山古祠 在義恭壩石坊。上刻「龜山古祠」 四大字。

彝獠誓碑 《寰宇記》:「在洪雅市中。」

《張道陵碑 》漢靈帝時,在「洪雅易俗鄉」 上有「嘉平二年三月一日」 等字。

「修文井 」 、「洗墨池 」 俱田錫讀書處。

「看花臺 」 即葛洪煉丹處,在花溪江中,夏漲不沒。

歇馬臺 ,在董村山,相傳吳大郎歇馬處。真武臺 ,在尉廨後。

仁者亭 在縣北九勝山。額曰「靜氣自得。」 知縣周諮謀建。

知者亭 在縣南隱蒙鎮。江右知縣周諮謀建,額曰「活潑潑地。」

六遊亭 :在月珠寺內,知縣楊麟修。

桂溪亭 在六遊亭西,縣令聞道立建。

心遠堂 在聖壽寺後

遺直堂 在縣北。正德間,知縣楊麟創建。「飛仙閣 」 在三堆山。

桂香閣 在學城外

蓬瀛樓 在土主祠前

《螽斯》樓 在二峨山,邑令聞道立建。

明月樓 宋建

峽江縣

鶴洲 在縣北二里,即「三洲」 之一也。虞允文子方簡卜居洲旁,多花竹之勝,今廢。

南安廢縣 在縣西北十里。漢為邑,即此。今為南安鄉。舊有鄧通故宅,今廢。

安和里 ,在縣北三十里。元焦豆,牛生二犢在此。

龍腦石 在縣西北五里千佛巖下。潭中頭角森然。

象鼻巖 去縣北五里,與龍腦石相映,插入江濱,舟行望之,儼然象鼻。

花腔鼓 去縣西北五里,雙巖並峙,儼若鼓然。「馬蹄石 」 在縣西北五里江岸,形如馬蹄。「酒泉 」 在治前數武,今廢。碑刻尚存,書係《八分》,精雅絕倫。楊升菴以為漢刻。今觀其年號,則在宋淳熙間,但半沒不可句讀,知者惜之。

《異文端石 》。宋太平興國四年,邑民王諸得江石二,皆黝質丹文,隱起成字,一曰「君王萬歲」 ,一曰「趙二十一帝。」

鳳頭石 ,昔提學王懋倫識於江濱,上有文若「鳳頭」 狀,命縣令陸綸寘於學宮,今無。

古涇口 ,去縣西北五里。昔秦惠王徙秦人萬家於南安,思涇水不得,飲此似之,故名。石壁上有「古涇口」 三大字。

《牛皮溝 》在牛仙寺旁。建寺時,牛用力為多。工成,牛仙去,溝即牛脫化處也。

仙掌洞 去縣西北五里。相傳李阿真人飛昇於此,擊掌洞門跡尚存焉,今人謂之「紫府洞」 是也。其山雲常五色黃居其中,邑中有大喜慶則現。跨江而交於千佛巖之巔,土人謂之「金橋。」 千佛巖 去縣西五里,數峰嶄然,巖石峭拔,唐人鐫佛以千計。西巖瀑布,響振林壑。

白龍洞 ,去縣東十里,古鐫石龍於中,遇旱祈禱輒應。

探原洞 ,張庭讀《易》之所,中有月窟天根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