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2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雅州關梁考         州志

本州

金雞關 在治東北二十里。按《明一統志》:一名山雞棟關,在金雞山上。

金沙關 按《明一統志》在州東北二十里。繩橋 ,以繩架棧。下瞰夾江按《明一統志》在嚴道縣多功路,舊名高橋,亦險要之處也。

宋村渡 在州南

麒麟渡 按《明一統志》在周公山下。舊傳「有麒麟常遊於此。」

名山縣

「百丈橋 」 近百丈驛。

青衣橋 在縣城門東。按《明一統志》以跨青衣江而名。

榮經縣

天險關 即高橋關,據邛崍九折天然之險。洪武九年,雅千戶所劉日永議設關忠孝橋上,撥軍一十一人守之。按《明一統志》在榮經縣東北四十里。

紫眼關 即甕溪關,在縣西北三十里,以「紫眼」 番人留寓得名。撥軍一十七人守之。

飛水關 在縣東一百五十里。兩岸如壁,水飛流下注,地接番境。撥軍一十三人守之。洪武二十七年設。

大關 舊名邛崍關。《寰宇記》:「隋大業十年置,當雲南大路,扼番夷要害。唐因之。洪武十五年,平雲南大渡河千戶朱貞仍立關,置旗軍守之,以近大關山,故名。」 按《明一統志》:在榮經縣八十里。忠孝橋 在縣東三十五里天險關下,舊名叱馭,宋乾道中毀。紹熙甲寅重建,改今名。正德丙子重修。石橋俗呼高橋。前縣令徐瀾豎坊扁曰「忠孝」 ,指王尊、王陽也。

七縱橋 在孟山下孟渡側。諸葛亮征南時,七擒七縱。孟獲於此,後更「七擒。」

三思橋 對「七縱橋」 ,跨道中,今廢。

大通橋 在縣西三十里。洪武十五年,征雲南,置筏橋,為建昌、雲南要路。

索橋 跨經水。洪武十五年,廢七縱橋,改道經此。知縣楊矩為之,如浮橋然。後復改置縣東南二里。今廢。

清淨橋 在縣南三十里。橋用鐵鎖,上瓦屋山要路。

土地橋 在黃泥堡西五里。

邊雄橋 在縣東

東門渡 嘉靖辛酉,知縣楊嶸建。坊二:東曰「江水源頭」 ,西曰「雲溪依碧。」 萬曆己卯年,知縣陳愚見以江水澎湃,民多病涉,尋改南門渡。

蘆山縣

飛仙關 即古之漏關。按《明一統志》宋宇文博《新路賦》:「惟天下之至險,有嚴道之漏關焉。孤峰上絕於青天,波湍下走於長川,斷崖橫壁立之岸,飛溜懸千尺之泉。」 又云:「在蘆山縣南五十里。」 臨關 ,舊名靈關。按《明一統志》:在蘆山縣西北六十里,其關甚險,一人守之,可以禦百。正統初,以其外臨董卜韓胡番界,改今名。

《八步關 》未詳所在。

索橋 :未詳所在。前《榮經縣志》亦載此橋,未知二橋同名否?抑一橋兩志俱載否?

三江渡 未詳所在

雅州公署考         總志

本州

雅州治 在雅安山,明洪武間建,宣德中重修。

皇清知州韓范復修。

稅課司 在州治北

茶課司 在碉門百戶所。

僧正司 在治前

道正司 在治東

雅安驛 在州治東,燬。

雅黎游擊署 :在文廟之右。舊制在黎州,康熙五年,方建於雅州。

屬縣

名山縣治 明洪武初建,嘉靖中重修。

皇清知縣朱士英復修。

百丈驛 在縣東六十里。

榮經縣治 在和彝水環遶中。明洪武八年,知縣楊矩建。天順六年李潤,成化二十一年陳經,正德五年陳信,嘉靖四十年楊嶸,皆以知縣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