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3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芝麻河 在縣南六十里。由大江入遵教崇德鄉,合白馬河入江。

白馬河 在白馬鄉,通石蹟橋,出西江口。後河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源出廬州舊梁縣,至境內茅塘橋,出瓜埠。

八字溝渡 在縣東八里,濱江。

虎跑泉 、白鼉泉 俱在定山獅子峰下。「卓錫泉 」 ,在定山寺內樓下,暗流出池。世傳梁時初祖達摩晏坐石崖,思西域水,以錫杖卓地,遂得泉。

珍珠泉 詳《定山》下。

湯溝泉 在縣北三十里,北流入三汊河。湯泉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水溫有香氣,昭明太子嘗浴此,呼為太子泉,明高祖賜名「香泉。」 泉上有松二株,昭明太子手植,極攫拏之勢。東龍塘  、西龍塘 俱在遵教鄉。

孤塘 在狄家坪

義井 在縣西南六十里。宋張某為觀察司,其家析後,族人漸貧乏,復同居聚飲於一井。鐫其上曰「義井。」 事聞旌表,今井尚存。

六合縣

六合山 即江浦定山,在縣南六十里。有六峰拱合,曰寒山、獅子、石人、雙雞、芙蓉、妙高,高二百六十丈,巑岏拱合,邑所由名也。張和《志》云:「真州六峰」 ,元時縣屬真州。明初又割六合地置江浦,故山南西屬江浦。有達摩崖、晏坐石、珠光峽、卓錫泉、虎跑泉、一人泉、白鼉泉、珍珠泉,皆勝地。晉置秦郡。南朝王元初,僭號齊伯,生獲璽。宋崔皋敗金人,皆於此山。

靈岩山 在縣東十里。高一百二十一丈,常有靈氣,故名「靈岩。」 有偃月岩、磨盤石,兩石相疊,懸立欲落。龍王泉、鹿跑泉、蔡老人洞、白龍池、瑪瑙磵,產五色文石。有雲霞草木、人物鳥獸狀,甚至篆楷,字畫工好,天然一石可直數金。邑人以山為市,近不易見。知縣張啟宗建塔,湯賓尹撰《碑記》。

石帆 在縣東南四十里。矗起江中,通體皆石,若張帆然。舊《志》云:「山北有出佛洞,唐會昌中,因汰浮屠教曾藏僧神建肉身於此。宋鮑照有《石帆山銘》。」

瓜步山 在縣東南二十里。表裏江河,為六合五十三道水重鎮。廬州滁陽水皆出山下。宋鮑照稱其「因迥為高,㨿絕作雄。」 魏主燾侵宋,鑿井與蟠道,址尚存。按《揚州志》:瓜步城,在儀真縣,陳宣帝太建五年置。蓋因地利,當水陸之衝,當守也。今但有巡檢司。

冶山 在縣北五十里。巑岏九十九峰,峰迴障合,聳青曳翠。鎮六合、天長、江都三邑界。相傳吳王濞鑄錢所,故名。上有天井、白龍池、鐵牛洞、通臂泉。

「赤岸山 ,一名紅山,東三十五里。」 《南兗州記》:「赤岸山南臨江中,濤水自海入江,衝激六七百里至赤岸,其勢始衰。」 羅含詩:「赤岸若朝霞。」 郭瑛《江賦》:「『鼓洪濤于赤岸』。杜甫《山水圖歌》:『赤岸水與銀河通』。」 王維《送封太守》詩:「忽解羊頭削,聊馳熊首轓。揚舲發夏口,按節向吳門。帆映丹陽郭,楓攢赤岸邨。石城多候吏,露冕一何尊。」 皆指此。孫汧如曰:「《南兗州記》云:『海潮至赤岸始衰』。《南徐州記》云:『京江,《禹貢》北江也。春秋朔朢,輒有大濤,聲勢駭伏,極為奇觀。濤至江北,激赤岸猶為迅猛。衰猛二說相反,則真州東有二赤岸也』。」

方山 在縣東三十里。按舊志,宇文周置方州,隋置方山府,皆於此山。梁建寺其上,曰興雲,後更名曰梵天。古樂府云:「聞歡遠行去,相送方山亭。」 即此。

橫山 在縣東三十里。拓拔魏置橫山縣。宋建炎間,劉綱常保聚咸淳施忠等立功,俱在此。上有禪證寺,梁天監中建,即昭明太子讀書堂。馬頭山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絕頂一石,高丈餘,嵬然矗起。中一穴,方徑尺,渟水清旨不竭,里人懸絲。石投之,莫量其淺深。唐公山, 在縣北四十五里,一山突起,作金星伏田。五里南起為屏山,而結縣治。

牛頭山 :在縣東北五十里。

峨眉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

《塔山 》唐貞觀間,敕改「塔子山。」

子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桂子山, 在縣四十里。

吳沛山 ,在縣三十里。

尖山 在縣五十里

黃董山 在縣三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