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5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闔閭出入游臥,秋冬治于城中,春夏治于城西,治姑蘇之臺,射于鷗陂,馳于游臺,興樂石城,走犬長洲。《越絕書》云:射臺二,一在筆池昌里,一在安陽里。《吳地記》云:筆池在雲鄉安昌里,華林園在華林橋。南城宮在干將鄉長樂里。《盧志》云:石龍在潭里,今烏鵲橋東。射臺或云在橫山。《越絕書》所謂一在安陽里者,則吳縣橫山未可知也。闔閭行苑 在定跨橋。舊《志》云:「長洲縣東南皆闔閭游憩之地。」 今萬壽寺西有苑橋,疑即此地。東宮  、西宮 ,闔閭所建。《越絕書》云:「東宮周一里二百七十步。西宮在長秋,周一里一百二十一步。」 秦始皇帝十一年,守宮者照燕窟失火,燒之。

鶴市 吳王夫差葬女舞鶴于市,聚觀者而殉葬焉。《越絕書》云:「殺生以送死。」 今故市巷東有鶴舞橋。

干將鄉 闔閭命干將與其妻莫邪鑄劍于此。臨頓 ,吳王嘗逐東寇,頓兵于此,設餉宴之,故名。今呼臨頓里,有臨頓橋。

蠡口 在齊門北。又蠡塘在婁門東,相傳范蠡乘舟出五湖于此,遣人持書達文種。

《罘罳 》在巫門外。春申君去,吳子假君所思處。「槐夏宮 」 ,楚春申君建。

吳小城 即子城也,在大城內東偏,相傳伍子胥所築。《越絕書》云:「吳小城周十二里,其下廣二丈七尺,高四丈七尺,門三,皆有樓,其三增水門,其一增柴路」 ,今呼為柴巷。歷漢、唐、宋、元皆以為郡治。

黃堂 ,春申君子假君殿也。後太守居之,以數失火,塗以雌黃,遂名黃堂。天下郡治名黃堂,倣此。或謂春申君姓黃,以此名堂。

太守府大殿 ,秦始皇刻石所起。至更始元年,太守許時火焚其後。鑿官池,東西十五丈七尺,南北三十丈。元狩年間,朱買臣載故妻到太守舍,即此地。唐乾寧元年,刺史成及建設廳,即黃堂也。宋初為節度使治所。皇祐五年,李仲偃守郡,嘗修大廳。嘉祐中,郡守王琪大為修治。修治之費,假省庫錢數千緡,漕司不肯除破。時方貴《杜集》,苦無全書。琪家藏本素精,即俾公使庫鏤板印萬本,每部值千錢,士人爭買之,即償省庫錢,餘以給公廚。陳經繼之,作子城門,樓觀甚偉。元豐六年,郡守章岵易以修廊重屋,又修戟門,閎壯甲諸郡,俱廢於建炎兵燹。紹興初,高宗將跓蹕平江,先命漕臣於府治營造宮室。三年,行宮成,四年移幸。七年三月,詔賜守臣,復為府治。元至正末,張士誠據為太尉府。及敗,縱火焚之,惟存子城南門,門稱「鼓樓」 ,上置十二辰牌。明嘉靖間,御史丘道隆併令毀之。

譙樓 即鼓角樓。唐節度使入境,州縣立節樓,迎以鼓角。或謂宋淳化二年六月,詔州府監縣一應所受詔敕,並藏敕書樓,今之鼓角樓是也。建炎兵火後,董章重建之,設鼓角點鐘,日天池、夜天池、平水壺、滅水壺。

郡圃 在州宅正北,前臨池光亭大池後抵齊雲樓,甚廣袤。其前隙地,南宋為教場,俗呼「後教場。」 郡治舊有齊雲、初陽及東西四樓,木蘭東西二亭,北軒、東齋等處。建炎兵後,惟齊雲西樓、東齋為舊制,餘皆補造。端平初,張嗣古改郡圃名同樂園。嘉定十三年,綦奎濬府宅後方池,環以土山,輦西齋之石益而為之,立四小亭於上,曰「稜玉蒼靄」 、「煙岫清漪。」 其齊雲樓前有芍藥壇,每歲花開,太守宴客,號「芍藥會。」

北池 又名後池,唐時在木蘭堂後,韋白有詩:「池中為鄔,鄔上有白公手植檜皮。」 陸亦有《木蘭後池三詠》。皇祐間,蔣堂增葺池館,有晏集詩《北池賦》。嘉定十四年,綦奎又作白檜軒於池上,木蘭堂 又名木蘭院。《嵐齋錄》云:「唐張摶自湖州刺史移蘇,於堂前大植木蘭花,當盛開時,讌郡中詩客。」

西樓 在子城西門上,後更名觀風樓。元微之《寄白樂天》詩云:「弄潮船更曾觀否,望市樓還有會無?」 望市樓疑即觀風樓。下臨市橋,曰金母橋,亦西向之義。淳祐中,蘇峻大修之,取白公詩表其下曰「柳橋槐市。」 及黃萬石改作,如臨安豐樂樓之制。

池光亭 在郡宅後,即北亭。相傳白刺史命名。淳熙六年,司馬汲以亭名犯家諱,暫揭「木蘭堂」 榜。紹興初,潛說友復之。

《櫻桃園 皮》陸有詩。

雲章亭 在舊凝香亭西南。紹興十三年,洪遵命名,有仁宗賜陳經飛白書「端敏寶文閣」 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