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5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宮廊百間,環繞三殿,故名「百廊三殿。」 堂前有垂絲檜三株,又名纓絡樹。唐高宗乾封二年,詔天下名山大川,皆刱靈祐觀,因建。元和四年,道士周隱遙悉力經營。宋天禧五年,詔康孝基重建下宮觀 ,在靈祐觀西。

仙壇觀 在毛公壇側,唐至德二年建,歲久頹圯。長慶中,復建其宮,即今楊師殿也。殿宇雖古,梁柱各無欹側,相傳魯班為之。

神景宮 在西洞庭

西昇觀 在西洞庭西圻村上岸,梁大同中建,隋大業六年廢。今址尚存。

圓妙觀 在府城內東北隅。刱自晉咸寧中,唐名開元宮,宋改天慶觀。建炎中燬於兵。紹興十六年,郡守王煥重建。兩廊畫《靈寶度人經》變相,山林人物,各極工緻。淳熙六年復燬,郡守陳峴重建。初,道士募緣御前,既成,御書「金闕寥陽寶殿」 六字賜之。元至元元年,始改今額。殿中有吳道子畫老君像,唐元宗御贊,顏魯公書。東廡有通神庵,淳熙三年建,亦御書額。明洪武中,清理道教,為正一叢林,置道紀司於此。觀中歷代所出仙真,有寇謙之、王侍宸、張皮雀、莫月鼎、步雲罡、何蓑衣、周鶴林、張洞元,事載仙釋。正統間,建彌羅寶閣,請賜《道藏經》。萬曆三十年,閣圯。

皇清順治間,三清殿傾頹,耆儒魯芳募建,延《穹窿道》。

士施道淵經營成之,併建雷尊殿、天王殿。道紀陶弘化募建東嶽殿,兩廡,諸司又建五嶽樓。康熙十二年,藩司慕天顏疏募重建「彌羅寶閣」 ,復延道淵經理,就蓑衣院道房為方丈,畢力經營,費鏹數萬。十四年,閣成,頓還舊觀,巍煥甲於郡城。十五年,郡守高晫憫窮民遺棄子女,即雷尊殿西設育嬰堂,牧養遺嬰。屬諸紳衿許玉儼、蔣德峻、許定升、張遇恩等月司其事。

清真觀 在府城內圓妙觀東。元皇慶元年,道士黃孤山賣藥吳城,以所得藥資刱建。初稱「道院。」 至正間始賜今額。明洪武中廢,永樂中重修。

皇清順治間,儒生呂毖辟糓修煉於觀中,出所積建

山門里人沈景文建「斗母閣。」 鄒子上募修《真武殿》。

白鶴觀 在府城內東北隅,鶴舞橋之東。相傳,其地為宋信安郡王藏春園。元平江路總管張世昌捨宅建,稱「報恩道院」 ,尋廢。道人張應元復建。有群鶴自東南來,一鶴結巢樹上,每晨鳴則得檀施,因名「白鶴觀。」 應元弟子席應珍主之。觀有施主祠堂,祀世昌也。

天妃宮 在府城內北寺東。宋元祐間刱。元泰定四年敕建。明嘉靖二十二年,又敕賜重建。

皇清順治三年,陝西朝邑縣人馬昱捐資重建。按:神

姓林。宋時莆田都巡檢林願之女。生而神異。能言人禍福。立廟祀之。祈禱輒應。

端威道院 在府城內子城東北。有臺高聳,故又名「紫宵峰。」 宋淳祐元年,道士龍原清建。修真道院 在府城內東北隅平江路慶曆橋南。宋淳祐間道士李祖真建。明嘉靖中,石文獻拓址修建,楊成有《記》。

衛道觀 在府城內東北隅。宋季蜀人鄧道樞以教法顯於理度。兩朝游吳中,得上官氏廢圃建,初名會道。明嘉靖辛丑,遷縣學於東城,以觀在學後。形家言「此為學之外衛」 ,易今名。

皇清康熙四年,回真住持周弘教重修。

回真道院 在府城內東北隅。宋咸淳間,道士沈道祥建。因有自稱「回道人」 者常往來,後覺其為呂祖師,忽不見,而留「回道人」 者像於壁間,故名。隨建望鶴樓。明隆慶己巳修,天啟癸亥重修。

皇清順治己丑,道士鄭秉中捐貲修,康熙十一年道。

士李允昇建「斗姥閣。」 十三年,住持周弘教建「天倪堂。」

靈隱道院 在府城內烏鵲橋東南。宋嘉定元年敕建,道士谷初陽開山。明崇禎十七年,道士何如珍重修。

老君堂 ,在府城內東北隅。明萬曆甲寅,松江朱國盛因祈嗣感應,建堂以奉垢仙劉真人。

皇清康熙乙卯,高道人等請《正一施道淵,修葺道淵》。

沒。守道祖澤深,延全真姚淮珠,經營二載,尋去。里中周國傑等,延道士黃守中接待雲水堂基六畝,向納灰銀

崇壽觀 在府城外「閶」 字三圖,元至正間建,明洪武初燬。至天順初,里人管宗德以所居為道觀,復其舊額。天啟間傾圯,崇禎癸酉重興。元和山居 在府城外「閶」 字四圖,明洪武時道士周鶴林建,天順間重修。

皇清順治初,增建「玉皇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