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6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三十六里,其支流為東溝浦、西溝浦、馬家浜,今縣東北有水,曰「蹌港」 ,曰大蹌浜,其南近都臺浦,疑即南蹌浦之故跡也。

都臺浦 在二十保鹽塘東,故曹家溝也。明天順中所濬,上有行臺,因名。綿亙五十餘里,年久淤塞。萬曆七年,大加疏浚。東北為連家漕,北為水仙塘,為郁家港,為官路港,為邵瀝港,並西通鹽塘。邵瀝之東為翁家港,北為陶河港,並東通運鹽河、通江諸浦,舊《圖經》以趙屯、大盈、顧會、崧子、盤龍為五大浦。五浦之中,趙屯、大盈皆直受澱山湖水。趙屯迤西為白鶴江,大盈迤東為青龍江。昔人論湖水下流,必由白鶴匯以達於江,又謂「由青龍江入海。」 今白鶴、青龍雖以江名,僅同溝澮。顧會、盤龍從府城來,絕橫塘入泖語兒涇 在十六保沙竹岡之西,與上海分界。東即紫岡,又東為韓倉港。姚港南通黃浦,閘港 在十九保,自新場西流入黃浦,其入處乃浦之折而北行處。新場之東,去海不遠,故論者指此為東江入海之故道。按東江入海故道,以形勢論之,當是柘湖海口。然《志》所載有《水利圖》可據,未敢以為非也。兩存之以備參考。馬路浦 在十九保新場鎮北。一支自東南起中前所,至倪家行而入;一支自東北,連一竈港,亦自倪家行入。西流,絕鶴沙塘而南,過石角倉,踰新閘沿三十里,絕青村運河出閘港。舊止築堤壅水,以資灌溉,稍旱則涸。明正德中,民倪升遠、盛鶴鳴等相繼開浚,遂為通渠。

下沙浦 舊亦名鹽鐵塘,世傳吳越王為此以運鹽鐵,因名。宋紹興間,開港浦一十八處,鹽商舟楫,往來交通,改名曰「浦。」 自浦北流為鹽塘,鹽塘之東為都臺浦,又其東即運鹽河。

鹽塘 在十九保。自下沙場北流,絕沈莊、周浦、三林諸塘,通中新河、橫眠港,西入黃淄漊。三林之北為北鹽塘,又北為曲鹽塘。

沈莊塘 在十九保下沙浦北。其東通連家漕,南折為鶴坡塘,並西入黃浦。

周浦塘 一名杜浦,東通水仙塘,西流入浦。按《縣志》在十七保,明季淤成平陸。

皇清順治五年,里民顧君陶捐資開濬,至今利涉。

三林塘 在二十四保周浦。北自鹽塘西流,其南為橫裊涇,其北為杜婆涇,西入黃浦。

楊淄港 在二十四保三林塘北。自北鹽塘西流入於黃浦。

黃淄漊 在二十四保楊淄漊北與白蓮涇合,南為「中汾涇。」

馬家浜 南通都臺等浦,西入吳淞江,東北至界浜,與嘉定分界,有寶鎮堡在焉。東溝浦  、西溝浦 俱在二十二保。按《縣志》,下沙浦與鹽鐵塘各為一水。其南有新港,又有孔家浜、急水港、顧家浜、王家浜、四水黃。淄漊之北,有白蓮涇、唐子涇、蟹漊、俞家浜、華曹港、楊涇一作洋涇。范家浜《新志》多闕。按《新志》有東奚浦、楊木浦、下海浦、江苧浦、椿樹浦,皆云在高昌鄉,而《舊志》不載,水道之改易多矣。如都臺浦乃曹家溝之易名,黃浦乃范家浜之故道,東溝、馬家浜本南蹌浦支渠,其勢俱大,而南蹌反微矣。吳淞江迤西北之水,有牧瀆港、桃樹浦、盧浦,俱北通真如。徐公港、俞家港、沙浜,俱北通江灣。下海浦、曲浦、楊樹浦、尹祥浦,並北通舊江。而舊江及江灣浦,皆引西水東入吳淞江。明萬曆中,曾次第疏治,然潮泥易淤,時宜查濬。自運鹽河至此,為下沙以北,西流入浦之水。

張涇 在二十九保。自府南張堰鎮之西,接新運鹽河,北行,從詹家匯出瓜涇塘,遂絕而北流,為駱家浜,為鶴塘涇,為蘆涇,東北與米市塘合,折而北行,至張涇橋,與城河合。《續志》云:「張涇起南門太平柵,至張堰,長六十三里。」 今城內太平橋與張涇南北相望,古未有城,故為柵云。沙岡 在十六保。黃浦入松江,承浦水入南塘橋,抵柘林,至捍海塘止。明萬曆七年重浚,西通巨漕,東接竹岡。

竹岡塘 在十六保沙岡東。首尾延亙如一。至蒲匯塘而北,別名為「小萊圃。」

橫濼塘 一作「橫瀝」 ,在竹岡東。其南通黃浦,中通蒲匯塘,北絕淞江,入嘉定界,踰太倉

青浦縣

鍾賈山 在干山之東,與盧山對峙,周三里,高二十丈。相傳以鍾、賈二姓得名。或以介九峰間,故名。中介山。山之陽有玉清觀、壽安寺,內有棲雲樓、半雲亭、心遠堂,皆名蹟。寺西陳氏墓,垂絲檜二株,徑幾五尺,蓋數百年物也。郡守熊軫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