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6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薛山 在佘山東,中限一水。《吳地記》:昔薛道約居此,因名。山下嘗掘地得石,誌曰:玉屏山形亦肖,故又稱玉屏山。下有羅池,產藕甚佳,今涸。鳳凰山 ,在城東南二十五里。《圖經》云:以其據九峰之首,延頸舒翼,宛若鳳翥,故名。東枕通波,西連玉屏,山形修峻,孤起無附。陟半嶺,則外山拱揖,如奧區焉。左有青壁,高數十仞,如削成。其上有虯松古藤,蒼森可愛。有二泉,曰鳳凰,曰陸寶,故陶九成有「丹泉陸寶祕精靈」 之句。衛宗武《秋聲集》云:吾郡諸山,以杭天目為祖。鳳凰東飛,來自虎林。虎林有鳳凰山,故以雲間為小鳳。厙公山 在鳳凰山南,與陸寶山隔溪相對。昔有厙公隱此,故名。周一里,高七丈,實鳳山之附庸也。土宜盆盎,可栽蘭竹。

《陸寶》山 在鳳凰山旁,與厙公山對峙,本陸氏家山,介鳳凰、玉屏之間。山多土少石,而土又美,人爭取之。今已為平陸。

簳山 在鳳凰山北,顧會浦東。周三里,高五十丈,上海之境自此始。《嘉禾志》作竹簳。俗呼北簳,因干山在南,又訛為北干。舊云土宜美箭,故名。或傳產鐵,今皆無有。東鄙壁內一石中斷,相傳為干將試劍石。山有玉竇,泉甚寒冽,有雨華洞,宋張頭陀隱居於此。元時遊人猶訪之。今塞元有余瑾,亦居此山,自號笴隱生,幼夢掘地得大小墨數百笏,遂善屬文,故又名「笴山。」

福泉山 在簳山北。周二里,高五丈,下皆黃土。初因其形似號「覆船」 ,後以井泉甘美易今名。隆然而起,僅十餘畝,殆古所謂「息壤」 也。又北為駱駝墩,亦以形似而名,又稱為「落彈墩。」 古有道者薛冷雲嘗居此,又名「薛道山。」

酒瓶山 在青龍鎮。相傳宋韓世忠以酒勞軍,瓶積成山,遺址尚存。

薛澱湖 ,一名澱山湖,以中有澱山也。其源自長洲白蜆江經急水港而來,周圍幾二百里,實古來鍾水之地。北由趙屯浦,東由大盈浦,瀉於松江。東南由爛路港以入三泖。舊《志》云:「西有小湖。」 又云:「縣西北有白蜆、馬騰谷、瑇瑁四湖。」 且謂白蜆越在長洲,馬騰谷、瑇瑁三湖相去僅五七里,而澱湖茫然一壑,不復可辨。其後又載《錡湖》云:「有陸錡宅,曰瑁湖,曰邢湖,曰新湖,皆在西北。」 以今考之,澱湖之南有瓢湖,其旁有金銀,東清、東白、西陳、大葑諸蕩漾。北即蔓萊洲,在長洲縣界,皆涵浸相屬數十里。其西過金澤,又有西黿、蕩雪落漾諸水,而不得其名者尚多。澱山,宋時在水心,並湖以北,中為一澳,曰山門溜,東西五六里,南北七八里,正當湖流之衝。山門溜之中,又有斜路港。斜路今與崑山縣磧澳鄰大石浦、小石浦,通洩湖流,後潮沙淤澱,漸成圍田。元初,湖去西北已五里餘,今趙屯、大盈去湖益遠,顧由何家港及南北曹港受湖水以泄於江,水患之多,蓋有由矣。每歲,湖人以湖水清渾辨歲之豐凶,或清或渾,或清渾析,清豐渾凶析亦從之。按《縣志》:上流勢緩,潮沙日積以注湖,內漸淤澱,故湖以澱名。

白鶴江 古稱「白鶴匯」 ,自此至蟠龍環曲為匯,水行迂滯,溢而為災。宋嘉祐間,自其北開為直江,徑瀉震澤之水,東注於海,吳中得免水患。今江蓋故匯遺跡,雖以江名,僅同溝澮而已。其南為西霞浦,俱東入大盈,與青龍江斜對。

青龍江 上接龍江,下通滬瀆。《圖經》云:「昔孫權造青龍戰艦於此,故名。」 唐、宋時,其上為巨鎮,今鎮為丘墟,江亦阻溢。其上流西接大盈,東接顧會,下流合浦家江,西為趙浦。趙浦在青龍江北,越吳淞江入嘉定界,此開江取直分屬於南之驗也。蔣浦亦然。自宋以前,浩瀚無涯。韓世忠拒兀朮於秀州,以前軍駐青龍,中軍駐江灣,後軍駐海口,即此地也。其上置市舶司,設鎮學,海舶百貨交集,梵宇亭臺,極其壯麗;龍舟水嬉,冠於江南。論者比之「杭州。」 明嘉靖時,曾建青浦縣於故址之西,今猶稱舊「青浦」 云。

趙屯浦 在縣西北三十里澱山湖北。舊直受湖水,瀉於松江,其闊至五十丈,通江五大浦之一也。今自北曹港分支北流,愈北愈隘,浦口束以石梁,僅通舟楫而已。其接曹港處,又名新河。東南流入曹港者,曰南小趙屯浦。東北流入江者曰北小趙屯浦。南趙屯亦名李墟涇,其北為望湖涇,西為鳥觜塘。望湖之北為孔宅涇,又北為蘇溝,並西通趙屯,東入大盈浦。趙屯之西,為內勛、會仙二浦。蘇溝之北為直盧、古盤諸浦。內勛浦 其上流曰古塘,西為石浦,入崑山界。會仙浦 即內勛之分支王可交、遇仙處也。